矿山里的“电影放映队”温暖的盐水瓶炼出首炉“争气铁水”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78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12

温暖的盐水瓶

杨靖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儿时在农村老家,没有空调和暖气,一到冬天,就冷得直打哆嗦。即使钻进被窝,一时半会儿也不见得会暖和。但母亲只需要一个盐水瓶,就可以温暖整个寒冬。

那时医院输液用的瓶子是玻璃的,俗称盐水瓶,厚度适中,耐高温。瓶塞是橡胶的,开水倒进去后,留一点空隙,把橡胶盖的一头塞进瓶嘴,再反过来用橡胶皮盖把瓶嘴箍紧,这样开水就不会渗出来了。

过去家家户户都有几个这样的盐水瓶,平时妥善存放,到了冬天就拿出来清洗备用。为了能得到一个盐水瓶,母亲会趁着赶集的日子,跑到村卫生所去要。若是去晚了,就被别人提前要走了。只能打好招呼,让医生给自己留两个,等下次赶集的时候再去拿。就这样,为了得到更多的盐水瓶,母亲欠了许多的人情。

母亲讲究有来有回,若是地里的红薯熟了,就给医生送一篮子;若是院里的冬枣红了,摘一箩筐送去。来来往往中,关系越扯越亲。回家后,先把瓶子口的小锡皮去掉,拔出橡胶塞头,放进锑锅里稍微煮一下,防止使用的时候突然爆裂伤人。

有了盐水瓶,整个冬天都是暖和的。白天,母亲会早早起来,一边做饭,一边烧开水。 等我吃过早饭准备出门上学,母亲就把装有热水的盐水瓶塞进我怀里。即使路上冷风割面,我也不觉得有多冷,它成了我冬日里上学的贴身宝贝。若是教室漏风,冷得打颤,就把盐水瓶贴在肚子上;若是手指僵硬写字不利索,就把双手伸进怀里,抱着盐水瓶捂一捂。晚上,吃过晚饭,等我上床睡觉,被窝里早已是暖烘烘的,很舒服。不用掀开被子看,母亲早就塞了两个盐水瓶到我的被窝里,一个放在脚那头,一个放在胸这头。直到鸡叫天亮,从头到脚都是暖和的。

第二天醒来,盐水瓶里的水还是温热的。农村人很节俭,从不浪费。母亲会将瓶子里的温水倒进铝盆里,让我趁水变凉之前,舒舒服服地洗个脸。父亲总说,母亲是一个会过日子的人。母亲听后很是羞涩,推了推父亲的肩膀,叫他去灶口再添几块柴火。然后,又烧上一锅热水,装进盐水瓶,塞到我怀里,让我带去学校边读书边暖和身子。

盐水瓶的使用也是有诀窍的。由于盐水瓶是玻璃材质,装的又是滚烫的开水,稍不注意,就会烫得受不了,甚至烫伤都是有可能的。但不必担心,母亲自有妙招。将一只袜子套在盐水瓶上,把它紧紧裹住,这样既能保暖,又能避免烫伤。后来,母亲觉得用袜子裹住,既不卫生,又不美观。于是,就自个儿买回来一堆五颜六色的毛线,给每个盐水瓶都编织了一件“衣服”。“衣服”上花纹各异,母亲的是一枝腊梅,父亲的是一只老虎,阿公的是一杆猎枪,阿婆的是她最爱的大黄狗。只有我的最“花哨”,花花草草作点缀,猫猫狗狗排排坐, 中间一行字最有深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母亲对我的殷切祝福。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修了楼房,装了空调,就没人再用盐水瓶过冬了。但每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每当寒风扑面的瞬间,我还是会想起儿时用盐水瓶取暖的记忆。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