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岗留工政策要更有力度、更有温度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农民工的忧“薪”事“政策找人”让社会救助更有温度从《繁花》怀旧热品读文旅IP挖潜理性看待汽车出口全球第一年终奖不能想不发就不发让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送温暖”别走形式“奇葩通知”背后是作风之弊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781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1-13

“送温暖”别走形式

袁文良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不少地方开始组织“送温暖”活动。有的地方为困难群众、贫困老党员送去粮油等慰问物资,有的为离退休老干部送去慰问金,有的为留守儿童送去衣服、书籍,还有的为偏远地区的困难群众送去文艺表演和祝福……无论哪一种形式,都是党和政府关心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的表现。

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看望困难群众,可以使困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近距离的交流互动中,党员干部还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期望,听取群众的建议,激发为民服务的“奋进之力”。

好事理应做好、做实。然而,从以往的“送温暖”活动来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流于形式,仅把“送温暖”当做节日期间的规定动作,甚至为了“送温暖”而“送温暖”。如有的就近找几户困难家庭,送点节日礼品、拍张慰问照片就打道回府;有的甚至直接快递上门,“省时省心还省力”。这样浮于表面的“送温暖”活动,恐怕无法使困难户感到“温暖”,一不小心还可能会出现“翻车”的情况。此前,就出现过一些“张冠李戴”帮扶帮错对象的闹剧。因此,新春“送温暖”要想真正暖人心,最重要的还是要秉持真诚的态度,警惕虚浮的形式化作风,务实地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忧。

另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不少困难家庭的问题不是仅靠节日送一次“温暖”就能解决的。真正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不光要在节日期间将“温暖”送到家,更重要的是平时要多下功夫做一些“送温暖”活动之外的实事,在点滴日常中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建立常态化的帮扶机制,推动问题的系统化解决。这种“细水长流”的持续关注,比集中在少数几个节假日“送温暖”更具实质意义。 (据《湖南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