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醇厚的臭鳜鱼 图据网络
第一次到合肥的罍街,正值黄昏时分。微凉的风吹过,满街都飘着浓郁的肉香。目光所及,彩灯辉煌,一片流光溢彩。
第二天晌午,朋友发来地址,说是中午要请我吃臭鳜鱼。鳜鱼就好,为什么是“臭”的鳜鱼呢?我疑心这是当地人的幽默和自嘲,类似于我们四川人把铺面小、味道好的餐馆称作“苍蝇馆子”。再看那地址,好巧,正是在罍街上。
按导航走过去,进了地下停车场,停车,乘电梯,根据指示牌一路走去,却仿佛进入了一个徽派建筑的博物馆,走廊转角处摆放着古色古香的圈椅和八仙桌,桌上的瓷瓶里插着鲜绿的富贵竹,墙上还有一幅写意山水图。这情景很让人着迷,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就这样边走边看,好半天才进了包间。饭还没开吃,所见风景已层层铺垫,让人更加好奇:这臭鳜鱼是怎么个“臭”法?难不成,精致典雅的高档餐馆还能卖出恶劣变质的食物?或者,这只是一个噱头?
一阵寒暄过后,众人已分别落座。几道凉菜都精致典雅,滋味也很特别,我却没见大家伸几下筷子。这就宛如一幕大戏已开场、却只有寥寥的掌声相伴,观众都翘首等那主角儿出场呢。说着话,我就闻到一股奇怪的气味,类似于做豆瓣酱时豆瓣发霉后拌上酱油所发出的气味。正觉得诧异,一位服务员已挪开杯盘,把餐桌正中间空出来,另一位服务员则将鱼形的大盘搁了进去。主角儿就这么热气腾腾地占据了C位---臭鳜鱼?是的,太臭了。眼见大家都站起身,伸出长长的手臂,那筷子就准确地探出去,戳在鱼身上,一抬手,就是一大块鱼肉。
邻座的小圆夹了一块鱼肉放到我碗里,说是“蒜瓣肉”。其实就是鳜鱼后背上的肉。拨开红灿灿的酱料汁,可见它形如蒜瓣,也如蒜瓣一样颜色雪白,竟然还没有刺。先前的奇怪气息此时似乎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奇异的鲜香。一口咬去,肉块那么肥厚,肉质那么细滑,只觉得满口生香,肉香、 黄酒香、酱汁香都在舌尖盘旋。
鱼肉很快被翻了个面,又很快只剩下一具骨架,但大家兴致正高,忙着把那臭鳜鱼盘子里的酱汁分到各自饭碗里。我也跟着分了一小勺,学着他们拌着米饭吃。把带着葱姜蒜末的酱汁混在米饭里,米饭顿时裹上了油亮的色泽,那独特的香气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让人吃得满嘴是油,脑门冒汗。而别的菜,都可以不尝了。
既然这么好吃,为何叫“臭”鳜鱼?
想起唐人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一幅江南烟雨的美景便出现在眼前。但诗中的鳜鱼大约并没有臭味。相传,臭鳜鱼的历史源于清朝时期的古徽州地区。那时,人们爱吃鳜鱼,但因交通不便,从出产鳜鱼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到古徽州的山区,得有六七天行程。人们便把木桶里铺上一层盐,放入一层鳜鱼,再铺上一层盐,再放鳜鱼。在这样严密的环境里,鳜鱼的表皮腐烂发酵,产生了奇异的臭味。临到做菜时,厨师把鳜鱼外皮洗净,煎至两面金黄,放入葱姜蒜辣椒烧成酱汁烹煮,原来的臭味竟然转化成了香味,由此就有了滋味悠长老少咸宜的“臭鳜鱼”。
有些菜肴或许是厨师长期努力研制的结果,有些菜肴或许只源于厨师的灵光乍现、妙手偶得,无论哪一种,都得谙熟食材本身的特质,都需要激发香气、考虑菜品的色泽,最终烹出的滋味才可口,也能叫人恋恋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