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多些这样的劳模工匠“送诊上门”别让智能家电“为难”老人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微短剧造富神话”的背后是什么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需要法治护航安全生产容不得丝毫疏漏家庭医生不能有“数量”没“质量”“不要只看一线城市”的就业启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2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4

多些这样的劳模工匠“送诊上门”

唐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日前,上海工匠、上海市质量监督检测技术研究院周耀斌的到来,给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该企业正在进行生产许可证申报,时间紧迫。在周耀斌的帮助下,难题迎刃而解,企业至少提前一个月拿到生产许可证。

当前,有的地方组织开展了“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劳模工匠是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能够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把企业面临的实际难题比作疾病的话,那么这些劳模工匠无疑扮演着专业医生的角色。点子与技能属于不可多得的生产力,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和财富。处于困境的企业,在劳模工匠帮助下不仅能更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还可能以此为契机利用智力资源拓宽发展通道。

具体实践中,在企业开办、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跟踪式、保姆式服务,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技能不足、人才智力保障不够、产业链配套不完善等困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慧保障。可以及时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技术问诊”,并主动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此,既能帮助企业快速走出困境,又能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助企纾困的有力措施。从送技术到送服务再到送培训,实现精准帮扶,措施就会事半功倍。

在各地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的现实背景下,实施“送诊上门”式助企纾困举措,对于如何更好服务企业带来了一定启示。一方面,为企业服务要主动下沉力量,搭建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收集企业需求和困难,让服务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既满足企业的普遍性诉求,也注重对个性化问题的解决。

各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时,不妨结合当地实际和企业情况,多推行“送诊上门”式服务。(据《山东工人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