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多些这样的劳模工匠“送诊上门”别让智能家电“为难”老人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微短剧造富神话”的背后是什么自动驾驶技术应用需要法治护航安全生产容不得丝毫疏漏家庭医生不能有“数量”没“质量”“不要只看一线城市”的就业启示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82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03-14

安全生产容不得丝毫疏漏

扶青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提起“特种作业”,很多人就会想到维修高压电线、高空装空调、矿井下爆破等,这类作业危险系数大、技术要求高,持证上岗是基本要求。但请小心了,所谓的“专业人员”“专业队伍”中,很可能潜入了一些缺乏资质的个人或工程队。

日前,北京检察系统查办一起特大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案件---嫌犯在网上雇人搭建网站,制假人员只需提供身份信息,花费几十元到几百元,即可拿到一张带“公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扫描证件上的二维码,还会打开假的核验网站,国徽、机关名称、工种信息等一应俱全。目前,已经有超1.9万人购买了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涵盖39种高风险作业。

稍作盘点,因为从业人员持有假证或未取得证件违规作业酿成的事故屡见不鲜。去年4月,浙江伟嘉利工贸有限公司发生重大火灾事故致11人死亡,事故起因系电焊施工引燃违规存放的拉丝调制漆,4名无证电焊作业人员事后被刑事拘留。不久前,黑龙江齐齐哈尔体育馆屋顶坍塌事故调查报告公布,其中,“实际项目经理不具备执业资格,违法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资质的个人”,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再次提醒我们合法合规作业的重要性。

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看起来并不高明的手段,却能轻易突破持证上岗的防线?根据相关规定,特种作业人员使用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可以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但实际上,特种作业用工需求旺盛,范围广、种类多,发证机关既有应急管理部门,也有市场监管、住建部门,这就导致九龙治水、各管一摊,监管压力分散。于是,许多人铤而走险,通过办假证混入特种作业队伍,一些用工单位则浑水摸鱼,“认脸”胜过“认证”。

针对暴露的盲点,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多方共管打好“组合拳”。从源头方面,应该进一步严格证件发放和查验管理制度,要加大力度打破“数据烟囱”,推出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方便用工单位查询;在监管方面,应该进一步明确有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要求监管部门定期排查,及时发现使用假证的人;此外,互联网平台也要进一步做好违法信息清理工作,对于发现的相关违法线索及时查处,不能给“制假卖假”留下空间。

此外,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一些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假证亮起了绿灯,属于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懈怠,是安全生产理念出了问题。说到底,安全不是成本,不是压力,而是效益,是竞争力。日常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到“万无一失”,关键时刻才能防止“一失万无”。只有确保安全合规,企业才能往更高质量、更大规模发展。相反,如果只顾短期利益选择了“因陋就简”,针尖大的窟窿也能漏过斗大的风。 (据中工网)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