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随着冰雪的消融,溪水和草木丰茂起来,在山石间撞得叮叮咚咚,在原野上跑得汩汩潺潺。
这个季节,实在有着太多诱惑。是亲水,还是赏花?是骑行,还是露营?是登高,还是春眠?我捧着书本,一时犹豫不决。心猿意马间,一句话映入眼帘,直接入脑入心---春来正是读书天。那就不再犹豫,用心品读春天。
《诗经·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自不必说,是经典的春天,也是春天的经典。在书本间,让桃花火了两千多年的,不仅是它的艳丽烂漫,更因为它有着美好的寓意。你想,那片灿若云霞的桃花,在温润的春风里,开在山野间,艳而不俗,甜而不腻,像少女一般楚楚动人。
翻开书本,春天就在不经意间扑面而来,带着唐宋的潮润气息。我喜欢唐诗宋词的意境,无论是苍凉萧瑟,还是草木葳蕤,都用极精炼的文字勾勒出来,不同的人读来常有不同的感受,不同境况下读来也会有不同的感悟。
这便是诗词的魅力、读书的乐趣,常读常新,千人千悟。在诗词里追寻春天的脚步,品味人生百态,是乐事,也是幸事。你瞧,滋润如酥的春雨中,韩愈从铺着细密浅嫩小草的街上走来,那样蓬勃欣然;满城青烟柳色里,王维和好友元二在客栈依依惜别,前方,是迢迢阳关古道;春风拂过千里江岸,王安石在绿意盎然中,频频回首,京口、瓜洲、钟山,渐渐被愁绪笼罩……
是啊,春天的打开方式,怎么少得了诗画?丰子恺先生妙笔绘春,让人着迷。你看,那些杨柳、耕牛、燕子、春水、杏花、小草,还有鲜活的人物,被诸如“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衔泥带得落花归”等文字描摹得栩栩如生。若凝神细品,甚至还能听到歌声、鸟鸣声、戏水声,嗅到泥土味、炊烟味,惹得人直想一脚踏入那意趣盎然、有盐有味的画中世界。
当然,书中并不只有春光明媚,也有烈日炎炎、秋日萧索、霜雪沁人,好似生活,从来都是悲欣交集。只是春天读书吟诵,似乎让人更有底气,这种底气,来源于“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来源于《礼记·文王世子》中“春诵夏弦”的古训。
读得困了,干脆放下书本,走入春天。平静的湖面上,一群野鸭在水中悠游,“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不还是读书么?我俯下身子,掬起一捧湖水,顿时觉得整个春天都被自己捧在了手心。举目望去,漫长的湖岸边,新描上的红红绿绿映在湖水里,氤氲成画。我在大自然这本书的彩页里游目骋怀,精神为之一振。
春天,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春游赏花,耕种读书。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因为在我看来,读书和耕种一样,都是为了收获。春华秋实,春天耕读,种下果实,种下知识,也种下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