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站员工开展安全知识培训
“眼下,正值气矿稳产的关键期,尤其在气井挖潜、安全生产等方面更应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金牌班组的荣光持续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7月1日,西南油气田重庆气矿江北采输气作业区党委书记宋敬涛与东溪中心站员工交流时说道。
在这片热土上,生产69年、位于渝黔边界群山间的东溪气田是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的老气田。一代代东溪石油人传承“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践行了“开发一个气田、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地民生、造福一方百姓”的初心,连续16年安全生产累产气破39亿方,多次获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金牌班组等荣誉称号,在东溪气田上续写着不老的“传奇”。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东溪气田最早属于石油沟气矿管辖,石油沟气田巴1井是中国现代天然气工业开端,是无数川渝气田人的青春承载地。如今的东溪气田已不是当初的“壮汉”,19口生产井,日产气4万方。如何挖掘气田的最大潜能、造福沿线百姓是摆在东溪中心站面前的首选“难题”。2023年,中心选择“挑战”,在挖潜增效等工作中结出了“硕果”,在气矿金牌班组的荣誉栏里再次写上东溪中心站的名字。
东溪中心站是集单井采气、集输气、配气、增压、脱硫脱水、气田水转运为一体的综合型场站。针对东溪气田含硫高、压力低、气量小等困难,中心站摸索气井生产规律,利用井口智能阀合理定开度,精准调配各井产能,气田日产气稳定在4万方。今年1月18日,气量逐渐下降,瞬时产量由4.8万方降至3.8万方,中心站立即展开原因剖析。很快,4个影响气井产量的因素浮出水面。说时迟,那时快,对东溪气田气井提液生产等具体措施,解决了难题,日产气量恢复稳定,为冬季片区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气田后期合理制定一井一策和开关井制度,关井复压,定期排水,参照生产任务及时调整气井产量,控制井口油压下降速度,有效提升气田的开采效率,保证气井的连续生产。”站长张勇道出气井管理“妙计”。
针对设备运行年限久、气质含硫高等实际,中心站采取定时、定区块、定人、定责、定效果“五定”方式进行站场设备管理,开展危险危害因素辩识,及时开展异常数据、异常报警及时分析判断和处理。对标“两个现场”进行排查整改,针对站场泄漏、设备失效等特定情况,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夯实了中心站的安全生产基础。
“中心站已处于后期开采阶段,挖潜每方气不仅非常困难,还得多想办法,而且设备运行时间久,安全压力不小,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巡护班班长扈建维在谈及生产与安全关系时说道。
东溪中心站在中国最早开发天然气的地方,继续坚守采气的初心,不忘输气的使命,走在老气田挖潜、安全生产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