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盛夏7月,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在塞纳河畔拉开帷幕。从即日起,本报四版特开设“运动一‘夏’”栏目,与大家一起观奥运盛会,聊运动趣事,共同享受“健康运动好时光”。
乒乓球是一项全世界广泛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被称为中国的“国球”。顾名思义,中国不仅有很强的乒乓球竞技实力,而且全民普及率高,群众的参与性强。
小时候,即便是条件再差的乡村小学,也会在操场上搭两张预制板的乒乓球台,用砖头垒成球网。课余时,同学们排着队,依次上场操练,每一局四个球决胜负,输者下场,另一人又上,如此反复,不亦乐乎。
乒乓球的普及,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有天赋的学生能发挥一技之长。我的父亲就是如此,他在乡村小学学会了打乒乓球,随后又到县上参加比赛夺冠,被县业余体育学校作为特长生录用培养,这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算是很高的待遇了。
当时的训练,一般是利用寒暑假开展。业余体校条件相对较好,有室内训练场地,有木质乒乓球台,还有正规的球网和专门的教练。
说起乒乓球,其中还有父亲的一段难忘往事。过去生活条件差,乒乓球虽然才几分钱一个,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而预制板对球磨损大,一个球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破口瘪气。瘪气的乒乓球也是不能扔的,会继续使用直至完全破裂。每次摸着“阵亡”的乒乓球,父亲都会心疼得掉眼泪。
到了业余体校,训练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体校也很“懂”大家,专门设置了一些奖励政策,比如业余比赛,获奖选手的奖品就是球拍或乒乓球。那时候像父亲这样的乡村学生,经常会把它们带回学校,拿去和小伙伴们尽兴地玩。
父亲的这一爱好,多年后作为特长,也自然地传给了下一代。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每逢周末,就会带着我打乒乓球。当时打球的条件已经好多了,县上的体育馆安装有多张球台,乒乓球也不担心破口瘪气了,晚上还有灯光照射,渴了还能喝到免费的矿泉水。来球场踢足球的、打篮球的、打网球的、跑步的、跳操的,很多运动项目都有,参与的人也特别多。
有时候我打球想偷懒,父亲就会生气,“唠叨”他那些小时候打球的尴尬事。有时候我反问他,为什么这么勤奋,却没有当上专业运动员?父亲便会回复说:“难道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中就走不出几个专业运动员吗?”说到这,父亲加重语气说,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正式成为奥运项目,而韦晴光和陈龙灿的男双组合为中国乒乓球队拿到了第一枚奥运金牌。他们正是通过努力,从乒乓球爱好者逐步成长为运动员的,这不正是我们的骄傲和榜样吗?
在体育的世界中,努力拼搏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学会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我想,这也许是父亲对乒乓球的热爱初心,也是每一项体育运动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
今年,父亲退休了,身体出现了一个小毛病---手抖。球拍握不稳了,但他一见到乒乓球,两眼依然放光,那种热爱,已经根植心底。为了父亲,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家里开展夹乒乓球比赛,用筷子把一张桌上的乒乓球,夹到另一张桌上的空篮中,规定时间内完成多为取胜。胜负是其次,重要的是帮助父亲锻炼,尽可能满足他内心那份乒乓球情结。
现在,父亲手抖的毛病正渐渐恢复,每次夹乒乓球的成绩也越来越好。看到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父亲总会情不自禁挥舞手中的球拍说:“2024年巴黎奥运会开赛在即,我们要一起为中国乒乓球健儿加油,预祝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