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关于“8999元6日研学游到底是不是天价”“月入1万元不够孩子研学7天”等话题引发热议。近年来,暑期研学旅游成为热潮,众多家长纷纷为孩子报名各类研学活动,希望通过实践体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然而,“研学热”伴生的价格虚高、货不对板等乱象再次浮出水面,屡遭诟病。
价格虚高现象严重。一些研学活动打着“优质教育”旗号,收取高额费用,让许多家庭难以承受。部分机构借助知名景点、名校等资源,人为抬高价格,导致家长陷入两难: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参与有质量的研学活动,另一方面又担忧负担过重。
货不对板现象层出不穷。一些研学活动宣传与实际内容相差甚远,家长和孩子在参与后感到失望。部分机构为追求利润,忽视教育质量,导致研学活动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走马观花现象普遍。一些研学活动安排过于紧凑,孩子们在行程中难以深入了解所学内容,甚至出现“只观花不问果”的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深入学习和思考,还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规范研学市场:一是加强监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研学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收费标准,严惩价格虚高、虚假宣传等行为;二是提升品质,研学机构应注重教育质量,丰富活动内容,确保孩子在实践中真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三是加强沟通,家长与研学机构应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活动详情,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避免盲目跟风;四是创新模式,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研学模式,满足不同家庭和孩子的需求,让研学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总之,研学热现象背后的问题不容忽视,只要多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研学市场将变得更加规范、成熟,为孩子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