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余载蓉城漂泊,我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丰富多彩的变奏曲。从建筑工地上的工人、粉刷匠,到医院护工,再到小区保安,我经历了无数次的角色转换。
在慈善系统,我担任过慈善宣传干事和内刊编辑,用笔触传递温暖与希望。在媒体领域,我更是身兼数职,从杂志社的实习编辑、记者,到物业公司企业内刊主编,再到区新闻中心的报刊科编辑、记者,我始终奋斗在新闻传播一线。
如今,我已从防灾减灾教育宣传干事转型为一家文化艺术产业园的媒体宣传与企业党建、活动策划执行方面的从业者,继续在新的舞台上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在这二十余年的时光里,成都这座城市不仅见证了我的职业变迁,更见证了我从单身到结婚生子的生活蜕变。
我从一个蓉漂,变成了拥有居住证的“新成都人”,这背后是我对这座充满幸福感的城市深沉的爱。回望过去,我经历了五次搬家,每一次迁徙都镌刻着难以磨灭的记忆,都是我与这座城市深刻羁绊的见证。
初次租住之地,是在武侯区华兴菜市场对面的小巷深处。那是一间带厨卫的狭窄单间,虽简陋却承载了我们一家三口的欢声笑语。
第二次迁居,我们落脚于夏家湾的一户民居。那里房屋宽敞、邻里友善,更有一片菜地让我们体验到了自给自足的田园之乐。那段时光,我们的日子充满了诗意与惬意。然而,好景不长,拆迁通知让我们不得不踏上新的“寻家之路”。
第三次租住,我们选择了南三环停车场附近的一家民居。三层小楼、小卖铺与棋牌室的组合,看似安全实则暗藏隐患。那段时间,我们一度陷入了喧嚣与嘈杂之中,生活品质大打折扣。于是,我们再次启程,寻找一片宁静的栖息地。
第四次搬家,我们定居在了沈家桥社区一组的四合院。院外有一棵标志性的高大松树,房东的贴心值守更让我们省心不少。在这个邻里和睦、小朋友们友好的空间里,我们度过了近十年的美好时光:从笔耕不辍到自己的散文集出版,从妻子怀孕到女儿就读小学,从开荒种地到与邻里分享果蔬之乐……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步伐,拆迁通知再次来袭,我们不得不面对又一次的搬离。
持续的搬家生活,无疑是一种身心的煎熬。女儿的成长需要一个稳定而安宁的家庭环境,我们决定重新慎重选择租住位置和环境。就在今年6月,我们选择了距离女儿就读的学校和我们工作单位较近的夏家湾,租下了一套一的居民安置房。女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我们家也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港湾。
回首这二十余年的蓉漂生涯,每一次搬家都记录了我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每一次搬家都是一次生活的洗礼,也是一次对未来的期许。
从最初的漂泊不定到如今的安稳栖息,我深刻体会到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心灵的归宿。成都这座城市给予了我太多的温暖与机遇,让我从一个漂泊的异乡人成长为一个深爱着这座城市的“新成都人”。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更加坚信: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有坚持,就能在任何一片土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