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的石窝镇党委、政府近年来把关心留守儿童教育作为推进山区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教育三年提质行动,办好家门口的教育,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精准摸底,建好数据库。深入村、社,逐户走访,精准摸排在家儿童情况,全面了解山区儿童的家庭状况、学习需求、心理健康及面临的实际困难,并建立信息档案,落实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走访,对20名生活困难的儿童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失去父母的4名困难儿童纳入孤儿救助,每年争取物资和资金对困难儿童进行慰问,通过精准把脉信息为山区儿童撑起未来和希望。
教育引领,点亮成长路。为持续抓好乡镇教育工作,镇党委每季度与学校共商教育发展大计,2024年中考,石窝学校中考成绩名列前茅。依托托底帮扶,与渠县五小结对共建,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法治护航,筑牢保护网。每年邀请派出所、司法所到学校开展反电诈、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宣传。依托“数字乡村”平台,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监管。逢赶场日放学时,镇交管站工作人员到校园周边疏导交通,有效维护校园周边安全。
心灵关怀,建好避风港。为丰富山区儿童的生活,由妇联牵头搭建“阳光驿站”,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投入2万余元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开设了田径、篮球、阅读、羽毛球、绘画、乒乓球、手工制品和乐器类等10多个课程,累计624人次参加。镇学校对13名困难学生实行“三包”政策,镇党委、政府组织爱心人士关爱帮扶困难学生22人。
镇党委、政府还会同教育部门,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教育和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排解心理压力,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同时让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提供学习上的辅导和生活上的关心,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积极开展文艺活动、“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乐观,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关爱,为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促进了他们的茁壮成长。
下一步,该镇将用心、用力、用情做好教育工作,结合农村实际,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