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连日来,全国多地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川渝等地还达到了40℃以上的高温,随处可见的公共场所“蹭凉族”引发了热议。
热热热!家里的小空间呆不住了,市民可以到哪里去“蹭凉”?重庆网友建议,可以到离家最近的防空洞,里边凉爽很安逸;成都网友表示,不少地铁站开辟了“纳凉区”,空间敞亮巴适;上海网友分享道,可以去博物馆、图书馆纳凉游,既新潮又文化……
近年来,在商场超市、地铁站点、人防工程、文化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公共 “纳凉区”,不少城市为了方便市民就近纳凉使出这计“良策”,体现了城市治理的民生情怀,提升了公共资源的利用率,“这样的城市很有人情味”。
在“蹭凉”的过程中,大多数市民“蹭”出了素质,但也有个别市民“蹭”掉了文明。一些网友反映,有人公然坐在超市里赤膊纳凉,甚至脱鞋赤脚贪凉,挤占了进出通道,影响了购物体验;也有人进入地铁上下通道,自带板凳桌椅围坐打牌,放任小孩追逐打闹,宠物跑来跑去;还有人进入家具门店,横躺在床铺上、沙发上乘凉,让顾客不好意思靠近选购等等,大煞风景。
有人说“纳凉区”是民生工程,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人说“蹭凉族”是贪图便宜,影响了市容市貌。地铁站、商场里等本是公共场所,每个市民都可以享受到“蹭凉”等公共服务,但是不文明“蹭凉”行为既影响了公共秩序,又损害了城市形象。
对于“纳凉区”不能一划了之,对于“蹭凉族”不能听之任之。必须既有温度、更有尺度,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
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规范管理“纳凉区”,做出文明纳凉温馨提示,经常检查提醒纠正不文明行为;“蹭凉族”需要自觉遵守基本文明规范,不能凉爽了自己,影响了观瞻;全社会都要理解支持文明纳凉行为,善意劝导不文明纳凉行为;新闻单位可以对不文明纳凉行为曝光监督,热心网民可以运用“手中麦克风”进行正向舆论引导。
每个市民都有责任和义务呵护城市文明,让文明“蹭凉”成为清凉一夏的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