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本小小的相册,它陈旧古朴,边角磨损,页面斑驳,极具沧桑感。但无论搬多少次家,辗转多少个地方,它总和我如影相随。
相册里黑白照片居多,大多褪色而模糊。不过,那些未曾模糊的记忆,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日益明朗。
小时候,青石板小街上,有且只有一家照相馆。那一年,学校需要证件照,我第一次走进了照相馆。
负责照相的师傅是一位中年叔叔,走过他家长长的走廊,来到一个宽敞的房间,正前方有一个黑色三脚架,上面立着一个盖着黑色布料的机器。
叔叔吩咐我坐在凳子上,凳子后面挂着一块红色背景布,有几分紧张几分忐忑的我,刚刚怯怯地落座,房间灯突然亮了,一道刺眼的强光照过来,刚才还暗沉的房间瞬间变得比白天还要明亮。
只见照相叔叔把头伸进黑布里,捣鼓了一会儿后又探出头来,手里握着一个像小皮球一样的东西。
“莫眨眼睛,看我这里,笑一个……”叔叔的话,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努力摆出一张笑脸,微微鼓起眼睛,生怕一旦出错,照成“眼睛闭上”的样子。
随着一道白光闪过,伴随着咔嚓的声响,叔叔说:“照好了,要等一段时间再来拿哦”。
等待取照片的日子似乎很漫长,那时拍一张照片等上数月都算正常。好不容易拿到照片,迫不及待一瞧,照片中那个稚气的我,鼓着双眼,紧张兮兮,似笑非笑,令人忍俊不禁。
再后来去照相,已是初中毕业,街上流动的照相师傅日益增多,但囊中羞涩的我们,很想留下回忆却又不好意思给父母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所以,照相一事也只能暂缓。
暑假期间, 我开始勤工俭学---去糊纸盒,小有收获赚了点零用钱,便和几个好朋友约着去学校后面的河边,拍了好几组照片。
有手捧书本坐在石头上佯装沉思的、有背靠河堤手搭凉棚眺望远方的、还有和好朋友摆各种造型的……这一组黑白照片一直被我视为珍宝。然而,它们最终都没有敌过岁月的洗礼,如今已变得斑驳模糊,只留下依稀可见的部分轮廓。
在我读高一那一年,彩色照片兴起,彩照色泽亮丽,清晰度高,比起黑白照片,更多了几分时尚。不过,照相的开支终归算不上学习生活必需费用,所以我很少去光顾过。
因此,我的相册里,仅有的几张彩色照片,几乎都是参加工作后的留影。不过,相册里还珍藏着一张学生时代最难忘的“彩照”,它“躺”在相册里,很是别致。
这是一张纯手工“彩照”,是我突发奇想用彩色笔加工描绘而成的。小嘴画上了浅浅的红色,圆圆的脸蛋涂上了淡淡的胭脂红,黑色布衣变成了浪漫的浅蓝色……看上去,少了黑白照片的沉闷单调感,多了几分上色后的明快和艳丽。每次翻到这张手工“彩照”,我都会暗暗发呆,沉思良久。
时间荏苒,20世纪90年代后期,照相渐渐走进了百姓家庭。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数字化相机接踵而来,便利的数码相机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咔嚓咔嚓,想拍就拍,无论多少,随心所欲,程序简单,操作方便,像素高,效果好,随时随地给爱摄影的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惊喜。
如今,在我的QQ相册里,珍藏着数千张照片。每到一个地方,或工作或旅游或路过……只要遇到自认为好的场景,我都会摆出各种姿势,来一张最美“定格”。
而现在的照相馆,经过不断升级改版,变身成各种主题“影楼”。婴儿照、孕妈照、婚纱照、老人艺术照,温馨全家福、各类旅拍照……精彩纷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开启了多彩多姿的打卡模式。
再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算是迎来了“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照相更加唾手可得。公园里,景区中,无论是八旬老人,还是几岁孩童,他们举着手机,从容自若,轻点手指,瞬间就能记录下眼前的美好。
一世花开,半世浮华,保留回忆,定格美好。照相,不仅仅记录着感动、分享着开心,在它的小小镜头里,更是照出了时代的飞速进步,社会的蓬勃发展。那里,盛满欢乐,盛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