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权益保护 给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鼓励多方探索,将“住院免押金”推而广之别让“软钉子”扎了群众心头部主播何以排队“翻车”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能只盯一时公益广告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399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0-19

别让“软钉子”扎了群众心

王济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年来,群众到窗口单位办事,“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情况少了。然而,“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却照样难办”的现象却在一些地方不时出现。群众无奈称之为“软钉子”,态度诚恳、语气温和让人暖心,但事不好办、事办不成却像“钉子”一样扎心。这类换上新面孔、穿上新马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亟待引起警惕、重视和防范。

“软钉子”之所以“软”,在于其表面的和气与背后的不作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表面上看,一切似乎井然有序,微笑服务、寒暄温馨让人倍感亲切。然而,当群众满怀期待地提出诉求时,得到的却是 “来得不巧”“办事人不在”“下次再来”的敷衍回应,或是看似合理的流程手续,实则是对群众的变相拒绝。相对生冷硬的“硬钉子”,脸热心冷的“软钉子”更具隐蔽性,使得群众即便心有不满,也难以找到合理的申诉渠道,只能忍气吞声、无奈接受,倍感扎心与寒心。

“软钉子”现象的成因复杂,既有机制不科学、责权不明晰、流程不顺畅的因素,也有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的原因。一些干部将服务群众视为一种形式,没有真正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没有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热衷于表面的热情服务,却忽视了群众的实际需求,缺乏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责任感。这种心态和行为的背后,是政绩观的扭曲和服务意识的淡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

“软钉子”现象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透支了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党群关系,还助长了“只要态度好、不办事也行”的歪风邪气。甚至在一些人眼中,服务群众只是形式上的敷衍,而非内在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追求的是表面和谐与融洽,却忽视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当群众一次次满怀希望而来,却一次次失望而归,政府部门的形象自然会大打折扣。这种倾向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会严重损害政府的形象和权威,削弱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甚至引发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

要解决“软钉子”问题,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要从根本上入手,重塑政绩观,强化责任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确保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要建立完善的监督问责机制,对“软钉子”现象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让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形成有效的震慑和警示。

此外,还应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形成上下联动、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通过媒体曝光、网络问政等多种方式让“软钉子”现象无处遁形,让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时刻感受到来自群众的监督压力,从而自觉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据《内蒙古日报》)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