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酷辣”“集美”“尊嘟假嘟”……这些网络“黑话”,令不少中年人云里雾里,却能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畅行无阻,并逐渐出现在未成年人的日常交流中。
类似表达,其实是“网言网语”对汉语音、形、义的歪曲。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包括编造网络黑话烂梗等在内的突出问题。
平心而论,笔者自己也是网络黑话的使用者,完全能理解所谓的黑话为何能流行。在互联网的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必“端着”,用时兴的网络新话术发表自己的观点,常常可以起到表示友好、活跃气氛的作用。因此,有人可能会对专项行动心生抗拒,认为这是在对生活中的小幽默上纲上线。不过,专项行动的初衷绝非如此。
仔细查看相关通知能发现,该行动旨在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且将整治重心倾斜于部分网站平台。这种倾斜的背后,是一些平台为了吸引用户点击、鼓励用户参与讨论,故意将黑话融入其设置的议程中。换句话说,专项行动不是冲着广大网友来,而是为了警示某些忽视社会效益的网站平台。
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能只盯一时。网站平台要持续健全管理机制,摆正自身的把关姿态。把关,首先是网络平台要把好自己的“价值关”,不能一切从流量出发,把“看点”导向“烂点”。治理黑话烂梗泛滥的现象,不仅要将热搜榜单、首页首屏等重点区域“清理”好,更要进一步升级全平台的识别与过滤功能,压缩不规范、不文明语言的流通空间。
整治网络黑话烂梗,不能只靠平台。使用哪种沟通符号、怎么表达自己的态度,最终落点还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语言,其实是一种思维活动的载体。过度使用黑话,也会导致思考和表达能力退化,甚至造成“文字失语症”。所以,预防黑话烂梗对个人思维的损害,也需要广大网友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主动净化自己的语料库,避免陷入“开口忘词”的尴尬。
可以相信,“秋水共长天一色”,绝不会被“yyds”打败。汉语拥有强大的自我净化能力,能流传千古的必将是“思”与“诗”的典范。面对网络黑话烂梗,虽不必过度担忧,却也不能毫无警惕。期待此次专项行动发挥“消毒”的功效,让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使用更加清爽。(据《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