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国重器造“眼睛”用爱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铮铮铁骨铸就精彩人生不断刷新工作业绩的“四哥”红红火火  某高校教室安装人脸识别监控,你认为有必要吗?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1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4-11-14

为大国重器造“眼睛”

——记“四川工匠”、成都宏明电子位移传感研究所所长康天骜

记者张杨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作中的康天骜 受访者供图

初冬的一天,在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位移传感研究所的实验室里,康天骜全神贯注地调试着一台精密的磁敏传感器测试设备。他的眼神坚定,手中的操作精准无误,仿佛在与每一个细微的数据波动对话。

这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场景,也是他匠心筑梦的起点。

在长达12年的传感器研发工作中,率先打破国外对我国关键电子元件有关领域“卡脖子”技术封锁,开创性地研发出一套磁路设计方案……作为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位移传感研究所所长,康天骜这个名字与“创新”和“突破”紧密相连。这位荣获“四川省企业系统创新创效青年先锋”与“四川工匠”殊荣的所长,用他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科技报国的传奇。

2016年,康天骜和同事接手了一个磁敏传感器项目。当时,参加这个项目的好几个研发人员都没有坚持下来。因为一款这样的新型产品,从设计到量产至少要5年,项目没出成果,不仅没有效益,其间也将遭遇重重困难。

坚持还是放弃?难题同样摆在康天骜面前。

传感器,绝大多数普通人对此感到颇为陌生。事实上,它是航空航天领域等众多国之重器上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就相当于人类在特殊环境中的一双眼睛。”康天骜如是比喻。因此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决定着系统的精准度、稳定性。

然而,传感器的先进技术当时尚处于被国外封锁状态。看着同事的离开,天生不服输的康天骜从未想过放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拼一把。”

问鼎国际领先技术绝非易事。他回忆道,“我们在重复性指标测试中,传感器的数据有偏差,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康天骜和团队查找国内外大量权威论文、咨询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同时反复做试验验证。在一系列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传感器的磁场很容易受到运动磁场产生的涡流效应的影响。

然而,症结虽然找到了,但因为相关领域的资料十分匮乏,无法“对症开方”。康天骜只能带着团队“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假设、不断地验证。在数以百计的试验下,康天骜和团队终于找到了“解药”---抗涡流技术。

“这项技术的应用让我们的传感器产品重复性指标误差控制在万分之一,优于国外高端产品的万分之三。”康天骜自豪地说道。

几年来,康天骜和团队不断在磁敏传感器领域钻研,针对各种应用环境进行产品改进。目前,相关产品已应用于多个国家重点领域。

如今,作为康天骜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康天骜围绕非接触位移传感器产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工艺攻关,不断攻克该领域相关技术问题。展望未来,康天骜说:“我的任务就是跟紧国家的发展需求,跟踪前沿技术,培养一批实用型技能人才、产生一批创新成果,为产业寻找突破口和增长点。”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