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年度热词出炉,其中“脑腐”一词上榜。“脑腐”指的是接触了过多社交媒体的低质量、碎片化信息后,精神和智力状态恶化,如同腐烂一般。
早在1854年,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就提出了“脑腐烂”这个词,用以批判社会更倾向于简单无脑的想法,而不喜欢更深刻复杂的思考,代表了一种社会精神和智力的普遍下降。因此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英格兰努力治愈马铃薯病害的时候,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去治愈大脑的腐烂,这种情况不远比腐烂的马铃薯更加普遍且致命吗?”牛津语料库中,“脑腐”一词在2023至2024年每百万词的使用频率增加了230%。
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被网络占有。或许本打算只看一眼或是回个消息,但不知为什么被信息流裹挟,被困在各种表情包、无意义的小视频和极端观点文章里,不知不觉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明明已经精疲力竭,但又像被黏住一样,根本放不下手机---这就是典型“脑腐”的表现。一种微妙的、几乎难以察觉的心理停滞,而当下社交媒体中,永远划不到头的线上内容则助长了这种停滞。我们每天都被大量的碎片化视频、文章所裹挟,但是真正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用的很少,甚至没有。这就是在第四代科技革命中,我们所处在的破碎的世界。
我们花费数小时浏览网络内容时,会接收到大量毫无意义的数据、负面新闻和他人修饰过的完美照片,会让人感到自卑。与此同时,接收和应对大量信息会造成精神疲劳,导致人们的动力、注意力、生产力等下降。但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脱离手机生活简直是天方夜谭。几十秒的短视频和一百来字的帖子渐渐成了人们阅读的极限,愿意阅读成本的书和大段文字的人越来越少。在平时的通勤、排队等时刻,拿起手机刷刷短视频、看看帖子是很多人的打发方式,多数人也会觉得这个时间做深度阅读很不便,但其实闲下来之后,大家依旧选择上网冲浪而不是拿起一本书阅读。
每个平台的设计者都费尽心机让用户停留在页面的时间越长越好,抓住用户在平台停留的每一秒,尽可能地吸引用户,算法让我们深陷互联网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受众的思维停留在浅层的接收和理解。受众知道的,受众所看到的都是短暂的,稍纵即逝的,能长久保留在记忆的内容几乎没有,甚至于在第二天起床以后会忘记自己昨天所看到的内容。就像抖音一样,你的注意力已经被碎片化的内容吸引了,你无法静下心来,无法去思考,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以后在看文章的时候,先别急着肯定或者否定,你自己怎么想就是什么,你的思想应该是由你过去所走过的世界,你所读过的书,你所拥有的经历构成的。
或许“戒手机瘾”很难,但在闲暇时刻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读完一篇文章,或是学习工作之时尽可能地给自己定下专注的目标并努力,这样的选择和尝试还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在经历了信息流的轰炸后脱离一段时间的手机,在网络无法干扰的空间找回一些生活中独享的美好。
人生不能被海量而无用的碎片化信息淹没,学会选择一直都是人生重要的课程。选择沉下心读一篇较长的文章,或者读一本书,进行一些深度思考。而“脑腐”,不应被时代科技的发展强加在我们身上,筛选网络上好的、需要的内容,不过度投身于网络琐碎的内容之中,让我们的生活浮现在信息碎片之上。 (据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