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麻饼见证社会大变迁“羽绒服里面没有羽绒”刺痛了消费者的心“天府精品”迎春消费月正式启动一场跨越千里的生命救援成绵乐客专构筑起全新“1小时经济生活圈”民警高效破案 手机失而复得 832.18万!成都轨道交通客流创新高四川天府新区武汉路电力通道项目隧道全线贯通眉山市东坡区爱渡婚姻登记中心启用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060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1-04

小麻饼见证社会大变迁

实习记者杨月陈秋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记者柯晓琳摄


饼是我国重要的面点种类之一。相传早在北宋时期,麻饼就已登上中国人的餐桌,它形似铜钱,方方圆圆,又被人们称为“金钱饼”。在农村婚嫁中,麻饼也被视作喜饼,寓意吉祥。

在四川东北部,大巴山之南,处于古蜀道要冲的巴中市恩阳区就有这么一块小小的麻饼,见证了数十年来巴中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了因水而生的恩阳古镇,探访巴中非遗美食---提糖麻饼的传承人、巴中市第一届“巴中工匠”尹仲荣,向他学习提糖麻饼的历史文化及制作方法。

“尹记”提糖麻饼店是一座三层木质小楼, 尹仲荣父子正门里门外忙前忙后。如今,尹仲荣的儿子小尹师傅也子承父业在店中学习提糖麻饼的制作。

记者一进门便闻到扑鼻的芝麻香及浓郁的麦芽糖香。“提糖麻饼中的‘提糖’就是提炼麦芽糖的意思。”尹仲荣向记者介绍,“就制糖这一步,每次都得花好几天。”除了提炼麦芽糖外,提糖麻饼整个制作过程所经历的七十二道工序可谓道道考究、要求严格,主要有选料、备料、制坯、烤饼等工序。记者的此次体验便从制坯开始。

记者换上了专用的操作服,戴上口罩、手套。小尹师傅拿出制坯必备的面团与糖团。记者在小尹师傅的指导下将面团均匀等分,用手掌或指腹耐心地搓揉。经过小尹师傅的调整,一个个标准的剂子就陆续出现在案板上。随后,记者在小尹师傅的指导下用掌心旋转按压面剂子,再把糖搓圆包进按压出的面皮中,又拿在虎口处旋转收口,继而将收拾光滑妥当的成品按压成饼状。面饼制成后,就到了整个制作过程中难度最大的步骤---上芝麻。这道工序需要将面饼放在一个装满芝麻的笸箩中,力道先向外推、再向里拉,随后颠起面饼,确保每块面饼都能上下翻面,且粘上了足量均匀的芝麻。记者尝试了几次都无法将面饼全部翻面,最终不得不请出尹仲荣师傅来完成这个有技术难度的体力活。

最后,沾满芝麻的面饼被装盘送入烤箱。几分钟后提糖麻饼新鲜出炉,形如满月,色泽金黄,缀满密密麻麻的白芝麻。记者拿起一个品尝,一口咬下去,皮酥心脆、香甜化渣。

“以前,提糖麻饼一出炉,我就把筐顶在头上走街串巷,进城叫卖,一天最多卖一两百个。如今,这种小吃不但遍布巴中,还通过网络销往全国,每天做一千个可能还不够。”五十多岁的尹仲荣感慨道。2014年,小尹师傅在淘宝上注册了一家网店,尹记提糖麻饼开始在网上销售。近年来,巴中恩阳机场通航,作为巴中当地特色小吃,尹记的提糖麻饼也成了机场的畅销货品。

2024年4月26日,第一届“巴中工匠”命名大会召开,经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综合审定和公示程序,尹仲荣正式被选树为巴中市首届20名“巴中工匠”之一。如今,恩阳古镇提糖麻饼的金字招牌下也挂上了“巴中工匠创新工作室”的铭牌。

记者手记:

通过此次体验式采访,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巴中市非遗美食---提糖麻饼的魅力,它在历史文化古镇的滋养下,在别具匠心的传承人“雕琢”下,在与现代科技及售卖方式的融合中,逐渐成为恩阳文旅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工匠值得致敬,匠心值得弘扬。匠人与匠心无疑是“小麻饼”在“大变迁”中始终保持魅力的关键所在。采访中巴中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巴中市总工会、恩阳区总工会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汇集社会资源,呵护匠心、礼遇工匠,为之开拓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实际行动号召更多人同怀匠心、共践匠行。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