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是湿冷环境暴露引起的非冻结性损伤,是由于气候寒冷(通常在0℃-10℃)引起的局部皮肤紫红、肿胀等损害,天气转暖时可自愈,表现为在冬季出现的手指、脚趾、颜面、耳朵等部位的红斑、硬结。冻疮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寒冷潮湿或寒暖急变时小动脉发生收缩,长期受寒冷作用后,动脉血管发生麻痹扩张,出现静脉瘀血,局部血液循环差而发病。“缺乏运动、手足多汗、鞋袜过紧及长期户外工作等是促使冻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虽然冻疮与冻伤均与暴露于寒冷环境相关,但冻疮不完全等于冻伤。”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彭丽说。冻疮主要发生于四肢末端、面部、耳廓等血液循环差、暴露等部位,可见紫红色隆起性红斑,部位较局限,如果局部缺氧、细胞损伤较严重可出现水疱、破溃、糜烂、溃疡等,愈后可留有色素沉着、瘢痕等,自觉瘙痒、疼痛等,受热后较为明显。症状可简单概括为“红肿痛痒”。
那么,如何预防冻疮呢?
彭丽表示,加强体育锻炼可预防冻疮。中医讲“阳化气阴成形”,运动则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寒冷则血液易于凝结成形形成冻疮。寒冷环境劳作时,应注意防护,比如佩戴保暖手套、面罩等,减少寒冷环境的直接暴露;着装宜宽松,不宜过紧。值得注意的是,受冻后不宜立即热水浸泡、取火烘烤。
关于冻疮的治疗,药物可选烟酰胺、硝苯地平、维生素E、维生素C等;外用可选多磺酸粘多糖、复方肝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等;中药可选择桂枝、红花、丹参、紫草、当归等药材浸泡等;物理治疗可选择红外线、氦氖激光等(药物、物理治疗等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积极治疗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