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松俊蒋唯记者向晓文)“感谢蒋法官,这笔钱等了十年,今天终于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了!”1月14日一大早,务工人员老杨给宜宾屏山县法院办案法官打来电话,感谢法官帮他追回被欠了十年的工资。“老杨,以后在外务工,请务必要注意与接受劳务一方签订书面合同,维护自身权益,马上要过年了,祝你开开心心过个新年!”电话里办案法官叮嘱老杨。
原告老杨长期在广东从事劳务工作。2014年, 他与被告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老杨按约为被告提供劳动服务。按照当时的务工习惯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也没有进行劳务工资结算,后来老杨多次向被告催要劳务报酬,被告均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无奈之下,老杨将被告起诉至屏山县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劳务费用9.2万元并承担逾期利息。
受理案件后,屏山县法院的承办法官在认真查阅卷宗后发现,双方的劳务合同关系事实清楚,但具体金额不明晰,且本案涉及的欠薪时间已过10年,双方当事人现都在外地工作,对于涉案劳务结算的金额争议较大。为了能够顺利解决纠纷,承办法官先后给双方当事人拨打了多次电话,将原告提供的每一笔账务不厌其烦地向被告核对,并将情理法融入与被告的沟通之中,最终在承办法官的协调沟通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被告同意在一年内分期给付原告8万元劳务工资,并承诺在农历新年前给付2万元。
“公平正义是基础,释法说理是关键,人文关怀是更高要求。”近年来,屏山县法院始终致力于牵手言和,定分止争,努力至帮助群众解开“法结”、消解“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