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开门纳谏”活动现场
夜经济让嘉陵区南虹路焕发生机 均为受访单位供图
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怎么样,主动邀请群众来品评。2月18日,南充市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火花公园开展城市管理“开门纳谏”活动。以此倾听百姓心声,问需于民,求计于民,通过听取市民的意见与建议,助推城市宜居品质提升。
尊重民意,方得民心。近年来,嘉陵区从事关民生的小切口着手,从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治理发力,苦下绣花功夫,创新城市治理机制,着力打造“顺心”城市、“暖心”城市和“贴心”城市,让城市变得有颜有序。城市宜居,市民满意,一幅现代化宜居新嘉陵城市画卷在嘉陵江畔徐徐展开。
紧扣疏堵结合建“顺心”城市
“以前这里很糟糕,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别说停车难,出门买东西都麻烦。”在嘉陵区蚂蝗堰,65岁市民张秀兰正在新打造的桥下公园散步。
位于蚂蝗堰的“邮票地块”呈三角形,被高架桥一分为二,形成一大、一小及桥下空间三个区域。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摊贩无序、人车混乱之地,市民休闲无去处,健身无场所。民生事就是天大的事,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该“邮票地块”利用高架桥桥下及两边8000余平方米的空间,设置了138个停车位;旁边面积较大的三角形地块,被改造为超市、社区活动中心等便民场所;面积较小的长方形地块,则被打造成市民健身中心。
据悉,通过开发城市边角“邮票地块”,嘉陵区建成7个智慧化停车场,新增车位919个。建成全市首个大货车停放场,设置停车位370个、充电桩24个,彻底解决大货车“四海为家”窘境。
嘉陵区坚持把开辟交通新秩序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头等大事和最急的民心工程。
以疏为主,全区在南湖商圈、白马湖商圈、滨江南路等人流车流集聚的场所,增设临时停车位350余个、潮汐停车位700余个、非机动车泊车位60个,缓解了“停车难”。
以导为辅,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交警、教育、公交等单位开通了12条覆盖城区中学的“嘉陵区学生号”定制公交专线,并设置由交警、综合执法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护学岗,保证学生安全出行,盘活了公交线路。
以治为重,推行“交警+城管”联动协作勤务模式,强力治理小客车乱停、三轮车非法营运、两轮车违规加装伞篷、大货车肆意停放,实现城区载客三轮车“清零”目标。
全力破解难点、疏通堵点,一系列措施有效开辟了城市交通新秩序,彻底改变了城区通行环境。广大市民拍手称好,路面交通舒缓了,城市也变得更加顺心。
立足内外兼修建“暖心”城市
漫步在嘉陵区的街头,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原本妨碍城市美观的配电箱如今却充满艺术感,上面彩绘的南充米粉、锅盔凉粉、安平麻花等地方特色画,让原本冰冷的配电箱变得生动,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城市提质,向美而生。嘉陵区城市建设不仅精雕“面子”,更是细琢“里子”。全区推进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作,紧盯短板弱项,在综合治理、改造提升、常态管护等方面下足功夫。
让背街小巷“靓”起来,居民生活才能舒心。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任毅介绍,城区480个电箱和1.6万平方米墙体,都制作了独具嘉陵特色的彩绘和文案,这些彩绘图案不仅成为南充的网红打卡点,而且让嘉陵街巷更有地方特色、更具人情味。
按照“消除隐患、功能适配、环境提升”的工作要求,嘉陵区求真务实、扎实细致地推动城市改造提升。
“大清洗”提升城市颜值。区级机关、街道、社区干部每个月定期对沿街商铺立面、箱体、公共座椅、交安设施等开展“城市家具”大清洗,确保城市家具“见本色、现颜色”。
“微更新”提升人居环境。以景观提升、市政设施、街道绿化、日常管理、街区文化为重点,对49条背街小巷进行“微改造”“微更新”。“让路于民,让道于车”,城市更温馨。
“深改造”提升小区品质。为解决老旧小区设施陈旧、环境脏乱、车辆无序等痼疾,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住建局、城投公司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城市大体检”,将查找出的问题与1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融合分批进行了改造。改造前,街道、社区多次组织召开小区业主大会,将改造方案告知于众,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建议,充分保证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改造遵循“一区一方案、一区一风格”思路,针对小区绿化景观、娱乐设施、雨污管网、墙体渗漏、车位设置、立面外观以及智能安防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差异化改造,实现了老旧小区在设施、功能、文化、服务等方面综合提升。
为巩固改造成果,在无物业的小区推行“红色物业”,由网格党支部和其他基层党组织发动志愿者加强小区日常管养维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目前,红色物业已入驻25个老旧小区(院落)。
侧重换位思考 建“贴心”城市
嘉陵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市民对城市管理多样化、多元化需求,让企业和居民都能在城市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每天下午6时左右,在南充高中嘉陵校区东门外,“潮汐摊位”异常热闹。这里一摊一位,还有城管执勤保驾护航,类似的摊位在玉河路、满乐街、学府路、春茶路等地,总计设置18处,可容纳580余名商户入驻经营。
为规范便民摊点的秩序,摊贩都办理了“临时摊位证”,嘉陵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对摊区实行积分管理方式,同时实行“摊长制”管理,商贩共同推选出摊长,负责指导日常经营活动,保障市容市貌美观有序。
为让企业和商户在嘉陵投资放心、经营安心、发展舒心,嘉陵区出台了《城市管理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免罚事项清单》,明确11项包容免罚事项。
为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嘉陵区还免费投放吉利汽车、凸酒、尚好桑茶、燕京啤酒等嘉陵名优企业的广告,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企业影响力,每年可为企业节约500万元的广告费。
为增加城市的烟火气息。嘉陵区按照“六规范”原则,出台《关于规范城区餐饮(店)外摆经营管理规定》,放开城区餐饮在店外摆摊经营。此举增加了餐饮门店收入、满足了市民实际需求、激发了城市夜间消费活力。
校外环境整治管理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和堵点,嘉陵区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校区一方案”的原则,对校园周边配套设施进行人性化的建设。落实便民座椅,让家长、师生以及过往行人有休息场所;落实停车棚栏、非机动车停放棚,满足了学生日常非机动车停放需求;落实公厕指示引导牌,对嘉陵一中、火花三小等周边无公厕的学校重新规划建设公厕,满足学生及家长如厕需求。
秉持“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围绕建设现代化宜居新嘉陵目标,嘉陵区的城市面貌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居住的广大市民感受到的是城市的温度,到“嘉”的游客则感受到的是“家”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