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杨文/图)3月5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向成都种业集团颁发了全省首张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标志着川滇大蒜产业正式迈入规范化发展新纪元。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填补了省内大蒜种业规范化管理的空白,更为川滇两地大蒜产业规范协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紫皮独头蒜占据全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核心种源90%源自成都大蒜。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成都平原培育的优质蒜种在云南高海拔地区独蒜转化率可达80%-90%,成为助农增收的“黄金密码”,而成都又是云南独头蒜的最大消费市场。依托“川育种,滇成独”的独特产业生态,川滇两地形成了大蒜产业“种源-种植-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然而,随着种性退化、品种掺杂、供应链分散等问题凸显,成都种业集团蒜种项目负责人龙小凤称,“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也是申请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原因。”针对成都蒜种面临的痛点,成都种业集团紧扣成都益民集团服务城市保供、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功能,创新打造“链主引领+院所协同+生产联合+许可护航”模式,着力构建全链条大蒜种业体系。
成都种业集团联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特色蔬菜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李志团队,在成都彭州建立了62亩核心试验基地,同步推进新品种选育、老品种提纯复壮,致力于成都蒜种种性恢复提升的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双方还共同制定成都蒜种生产技术规程和地方蒜种标准。成都种业集团携手成都郫都区德之源等专业合作社,推进标准化制种流程,确保种源纯度≥93%。同时,通过引入机械化播种收获、工业化风干等技术,在大大提升生产效率、节约综合成本的同时,又高效保障了蒜种品质。
成都种业集团总经理曾毅向记者表示,此次申办大蒜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是推动成都大蒜从“农产品”向“种子”身份转换的关键一环。云南种植户可以凭借“种子身份证”直采优质种源,彻底告别传统“盲盒式”采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