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执着的“螺丝钉”守护好乡村发展的“钱袋子”投产间歇 工友们为他特制了一碗长寿面这个月,矿上教了班长们一套新“拳法”检修  对于“甲亢哥”中国行,你有什么看法?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3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16

一颗执着的“螺丝钉”

——记最美安全生产“守夜人”王文松

记者王旭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文松(左)了解免拆装表计创新应用情况 受访者供图

在川西高原的雅砻江畔,一座座“超级电站”巍然屹立,一根根能源动脉飞架在蓝天白云之下,将清洁电能源源不断地输往川渝地区,奔腾的江水点亮了万家灯火,也照亮了绿色经济发展之路。这里,也是最美安全生产“守夜人”王文松的主战场。

从青涩学子到行业标杆,从拧螺丝的学徒到应急管理的“定海神针”,十六年来,王文松成功处置大型应急事件10余次,悉心守护万家灯火,也因此获评2024年四川省“最美应急人”。

2009年初冬,在对二滩电厂发电机的一次检修中,初出茅庐的王文松因工艺不到位导致接线端子松动,险些引发CT二次回路开路。“电力生产没有‘小事’,只有‘责任’!”班长的呵斥让他幡然醒悟,从此,拧紧每一颗螺丝成了他刻入骨髓的准则。

十六年后,王文松从一线检修员成长为雅砻江公司两河口水力发电厂常务副厂长、“首席安全官”,仍初心未改。抽屉里那把老式螺丝刀,是班长留给他的“传家宝”。

2017年6月,锦屏一级水电站500kV GIL设备突发故障。这套设备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之前两次故障抢修均由国外专家主导,耗时均超39天。此时恰逢迎峰度夏关键期,距离主汛期大发电时间节点仅剩8天。王文松挺身而出,带领团队啃下了抢修的“硬骨头”,抢在主汛期到来前1个小时恢复系统送电,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行业速度”奇迹。

此后三年,团队先后攻克焊接工艺、探伤检测等十余项技术难题,2019年实现GIL自主抢修全流程全要素覆盖,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破得了技术难题,王文松更守得住安全防线。

2024年3月16日,一场山火突然袭来,15时,500千伏双回线路相继跳闸,两河口水电站与柯拉光伏电站送出线路全部中断,仅保留两河口水电站1台机组孤网运行,这是西南电网首次面临最大规模的水光互补电源孤网运行风险挑战。王文松临危受命,全权负责现场处置。他迅速组织优化厂用电运行方式,启动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守住了厂用电生命线,避免了次生灾害。

同年,王文松还主导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卫战。

10月8日至29日,甘孜电网迎来前所未有的考验。为配合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甘孜电网内6回500千伏、4回220千伏线路同时停运。两河口电厂作为区域电网唯一500kV电源和调频厂,需在22天内承担甘孜片区大部分负荷,并肩负孤网调频调压重任。

本次同停规模及“大机小网”特殊方式极为罕见,孤网负荷非常小,不足两河口水电站装机容量的10%,要求精准控制孤网频率在50±0.2Hz范围内,这就像要求大马拉小车且严格保持一个恒定速度,稍一用力就容易超速,稍一减力速度又不够。

作为此次任务总指挥,王文松带领团队提前半年准备。13份技术方案、运行方案和应急预案,覆盖了从设备故障到极端天气的几十种种场景,每套方案都组织全员学习宣贯直至顺利完成盲演。

10月8日4时54分,甘孜电网正式进入“6+4”独网运行。其间,王文松带领保电团队坚守现场,每日召开协调会,实时评估设备运行风险,提前制定并落实相关防范措施。为摸清孤网状态下设备“脾性”,他建立“特巡特保”机制,每天对100多个关键设备开展约80次重点特巡,有力保证了孤网安全稳定运行。

10月29日10时24分,两河口电厂高质量完成了甘孜电网“6+4”独网运行期间电力保供重任,成功消除了一起电网三级事件风险,得到了国调、西南网调和省调三级调度的高度赞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