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执着的“螺丝钉”守护好乡村发展的“钱袋子”投产间歇 工友们为他特制了一碗长寿面这个月,矿上教了班长们一套新“拳法”检修  对于“甲亢哥”中国行,你有什么看法?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137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4-16

对于“甲亢哥”中国行,你有什么看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资阳市雁江区狮子山街道娇子社区 李治彦:

在这个春天里,美国顶流网红“甲亢哥”举着自拍杆,穿梭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引导全球网友沉浸式体验今日之中国,硬是把“中国行”做成了现象级的自媒体爆款作品。

与官方宣传片的恢弘叙事不同,“甲亢哥”中国行走红展示了西方“百姓麦克风”的传播力。当他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玩川剧变脸时,在上海数着外滩霓虹灯牌教老外念“螺蛳粉”时,在成都用魔性笑声解说担担面的辣度时,在重庆用夸张表情演绎火锅的麻辣初体验时,让西方世界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并不是西方媒体长期营造的那个刻板印象。

在西方自媒体上“传播中国”,与中国网红相比,西方网红天然具备“第三方验证”属性,更具有西方视觉下的身份认同感。在“甲亢哥”直播上海外滩时,反复惊叹“我们被国家媒体的报道骗了”,这种“自家人揭穿谎言”的戏剧性冲突,一举打破了西方受众长期固化的认知壁垒,这比任何官方的辩驳说教都更加有力。

期待更多西方民间“传播中国”作品成为自媒体爆款,让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 苗云辉:

最近,外国网红“甲亢哥”的中国行直播以其独特的直播风格,为世界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背后,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网红打卡,更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文化交流。

“甲亢哥”的直播,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关键在于其真实与无剧本。在上海,他感受外滩的繁华夜景;在北京,他领略故宫的历史底蕴;在重庆,他体验独特的立体交通和热闹的市井生活。这些场景,没有经过刻意的剪辑和编排,而是原汁原味地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与中国民众的互动,无论是在街头合唱,还是品尝特色美食,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外国网友看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中国。这种真实,是对西方媒体长期以来歪曲报道的有力回击,让那些被“信息茧房”困住的外国网友,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认识中国,打破了他们心中对中国的刻板印象。

再看他与中国文化的深度接触,穿花袄、看舞狮、学武术、尝美食,这些体验,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更是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通过他的直播,全球网友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现代中国的活力与包容。这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它不是自上而下的灌输,而是自下而上的民间交流,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文化跨越了国界。

“甲亢哥”的中国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了民间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它告诉我们,真实、自信、开放,是打破偏见的最好武器。

泸州市纳溪区总工会惠民帮扶中心 李小波:

笔者认为,“甲亢哥”中国行主要有两点重要作用:一是以真实、客观的传播方式,有利于打破西方媒体偏见和“滤镜”。“甲亢哥”以“无剧本、无剪辑、无修饰”的“发疯式直播”直播风格,用真实体验打破西方媒体的“滤镜”,以“第一视角”展现中国都市的繁华、便捷的交通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其真实性与反差感,让外国网友看到不同于西方媒体长期塑造的“中国刻板印象”,比传统宣传更具说服力,更有助于纠正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塑造更全面的中国形象。二是民间交流促进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国际好感度。“甲亢哥”作为外国博主,以个人体验向全球观众传递中国的发展成就,比官方宣传更易被海外受众接受。这种“民间外交”方式拉近了中外民众的心理距离,让世界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友善和社会的活力,有助于提升国际软实力。

沐川县委统战部 杨兴俊:

“甲亢哥”全球直播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印证了公众对现实的认知终将回归鲜活个体的真实体验,揭示了网络时代国际传播的“突围”。当西方反华政客仍在兜售“中国威胁论”时,一位“00后”网红的六天旅程,却以“民间叙事”方式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甲亢哥”全球直播启示我们,相关部门要策划、启动更多类似的活动,更好在国际上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与全面进步,颠覆西方公众的错误认知,为我们赢得更多主动和话语权。对“甲亢哥”这样友好、友善的网红,我们要持开放、欢迎态度,用他们的独特视角帮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可谓善莫大焉。

宜宾市高县落润镇小学校 严敏:

“甲亢哥”中国行以一镜到底的直播镜头,深入展示中国的发展速度和社会温度,一个真实、可爱的中国形象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界面前,可信可亲的中国故事打破国外偏见。因此,我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在创新传播话语、传播方式等方面下功夫,用事实说服人、用形象打动人、用情感感染人。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传播不再是独角戏,民间力量成为传播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甲亢哥”以及其他外国游客的视角和讲述,透过未经修饰的镜头,能够让海外民众意识到,跨越年龄、国籍、肤色,中国人是一个个具有相似情感共鸣的鲜活个体,让世界看见一个充满活力、科技发达、文化多元的中国,让外国民众真心实意地发出“我想去中国看看”的感叹。

宜宾市南溪区总工会 李琳洁:

“甲亢哥”的中国行最近火出圈,在我看来,这事就像硬币两面,既有打破隔阂的积极意义,也藏着值得琢磨的问题。

从积极面看,“甲亢哥”瞪眼、甩头、手舞足蹈的样子虽然夸张,但确实让外国网友记住了重庆火锅、四川熊猫这些中国符号。当他的搞笑方式遇上重庆话,播放量轻松破千万,这其实是年轻人用轻松搞笑的方式,让文化差异变得不那么严肃。就像以前大家觉得“老外学中文”稀奇,现在变成“老外烫火锅被辣哭”的段子,反而拉近了距离。

从另一个角度看,“甲亢哥”的视频里,中国元素经常被简化成“震惊表情包”---比如对着长城瞪眼,在茶馆里烫到舌头。这种“15秒打卡”式的传播,就像只拍旅游明信片,却不去了解背后的故事。时间久了,外国人可能以为中国只有火锅和魔性舞蹈,而忘了这里还有诗词、茶道这些更深层次的文化。

这场热闹总会过去,但留下的思考很重要:用短视频传播文化就像吃快餐,偶尔吃挺香,但不能只靠这个。咱们既要欢迎“甲亢哥”这样的“搞笑桥梁”,也要多创造机会,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更多层次。否则,文化交流就真成了“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