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汇聚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磅礴力量,脚踏实地、奋发进取、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中心任务,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方面面,必须发挥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主力军作用,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汇聚磅礴伟力。
一是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壮大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必须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等战略任务落实到位,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指明了以高质量发展打牢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壮大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力量,就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人口规模巨大的高素质劳动大军汇聚一起。《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为此,一要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加强工人阶级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始终做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二要立足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全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自觉维护大局、服务大局,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努力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素质劳动大军。三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深刻认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同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勤学苦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努力成为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产业工人。
二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一要加强领导,铸牢根基。立足党中央对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决策部署,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产业工人思想引领、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措施,解决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夯实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群众基础。二要加强培养,搞好服务。高素质劳动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才支撑,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激活人才发展的活力和潜力。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为劳动者成长创造良好条件。要完善和落实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同时,要建立健全困难群众帮扶工作机制,坚持从群众多样化需求出发开展工作,打通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使服务更直接、更深入、更贴近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进一步健全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制度基础。三要加强学习,发扬传统。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把党和国家确定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之中,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进一步夯实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力量的思想基础。
总之,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高质量发展中勇于创新、建功立业,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深入钻研、成才报国,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调动和激发亿万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汇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