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家政服务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与家庭紧密相关的民生事业,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从业人数、行业营业总收入显著增长。然而,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存在“盲区”、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家政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政服务业“既满足了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也满足了城市家庭育儿养老的现实需求,要把这个互利共赢的工作做实做好,办成爱心工程”。家政服务业事关千家万户福祉,是一项与家庭息息相关、与社会就业紧密相连的民生事业。四川省作为人口大省,劳务输出大省,有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约90万人、家政企业约2.3万家,营业产值近400亿元。家政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就业创业提供了良好平台,为满足广大人民现实生活需求提供了多向选择途径。
然而,家政服务行业作为社会发展的新业态,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问题。各级工会组织作为职工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权益维护、助力行业良性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义务和责任。
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市场规模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对家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家政服务需求也不断增长。中国家政服务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家政企业数量从2014年兴起开始,注册量逐年增加,至2020年达76.4万家,同比激增155.4%,达近十年注册量及增速双高峰;经过2021年和2022年的调整,伴随经济快速复苏,2023年家政相关企业注册量同比回升33.3%至61.2万家。截至去年底,全国注册家政相关企业51.7万家,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77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2300亿元。2024年底,四川全省家政行业营业总收入近400亿元,较2021年增长超2%。
从人员结构看,据行业组织调查,四川从业人员达90万人。从城乡户籍来看,家政从业人员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为主,农村户籍占比约90%;从年龄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31-50岁,占比高达76.15%,其中41-50岁比例最高,约为48.04%,其次为31-40岁,占比约28.11%;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约49.47%,高中、中专及职高文化程度的占比约32.74%,大专及以上学历仅14.59%。
家政服务业未来趋势
一是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在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市场对育儿和养老服务需求明显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家政服务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7年将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3000亿元。四川有望突破440亿元。
二是服务品质迭代升级。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将更加注重服务的细节和个性化。家政服务公司将更加注重员工的职业培训和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对家政员工的职业化程度要求更高。
三是服务方式更加优化。随着数字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家政服务行业将进一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线平台和APP将提供更便捷的服务预约和管理方式。
四是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据《2024年家政行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全省家政服务已涵盖20多个门类、200多个细分服务项目,正在从传统的居家保洁、搬家、普通家务、母婴护理、病患陪护、居家养老等基础性服务向营养配餐、婴幼儿早教、整理收纳、家庭理财、健康保健、私人助理、心理辅导以及涉外家政和高级管家等现代高端家政服务项目拓展。
家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家政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看,近几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工会组织的引领下,家政从业人员中以签订三方中介协议方式进行的就业人员占80%,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就业人员占20%;每日平均工作时长近10小时,劳动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盲区”。
从家政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看,家政服务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从业人员接受正规职业培训的比例较低。调查显示,受离岗培训无薪酬的制约,全省家政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专业岗前系统培训的比例不足60%,参加过“回炉”提升培训的比例不足25%。
从家政行业发展看,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使得家政服务企业在经营管理、服务流程、收费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市场无序竞争激烈,一些家政服务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低价竞争策略,影响了行业健康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对消费者、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三方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清,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足。
工会助力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提高思想站位,深化家政服务业发展认识。各级工会要充分认识到家政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务劳动,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民生福祉的重要领域。家政服务行业能够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劳动力,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机会,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各级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主动按照工会法,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工会的作用和服务内容,加强与家政服务企业的沟通协调,指导推动家政企业依法建立工会组织,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率。吸纳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入会壮大工会会员队伍。
强化引领作用,推进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各级工会组织作为广大职工的“娘家人”,要主动发挥自身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首先,要与人社、商务、民政等加强沟通联系,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家政服务业职业培训提供明确的指导和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积极发挥好工会组织的引领作用;其次,行业协会要加强与人社等部门的交流,根据市场需要建立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准则,组织开展各类“提技促进”的培训活动和经验交流,促进家政服务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再者,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领培训质量提升。培养一批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力量,确保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领培训方式创新。例如开展线上培训课程,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职工的需求。
提升服务意识,增强家政服务业权益维护。各级工会组织要针对家政服务行业这个新型的就业群体现状,积极主动增强家政服务职工的权益维护工作。一是推动法律法规完善。积极参与家政服务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出工会的意见和建议,为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加强劳动合同签订的指导。督促家政企业与家政从业人员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协调解决劳动纠纷。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构建“工会+司法+行业协会”三方联调机制,及时协调处理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劳动纠纷,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四是搭建沟通协商平台。深入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行业集体协商活动,促进家政服务从业者与企业之间的平等对话,解决劳动纠纷和权益问题。
强化宣传引导,树立家政服务业品牌意识。首先,各级工会组织要适时组织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邀请行业专家为家政服务从业者讲解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和方法,提升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和理解;其次,利用各类宣传渠道,如官方网站、社交媒体、内部刊物等,宣传优秀家政服务企业和个人的品牌故事,树立榜样,激励更多从业者注重品牌建设,提高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再者,举办家政服务品牌评选活动,树立家政行业典型,评选表彰优秀家政服务企业和从业人员,激励更多企业和从业人员提高服务质量,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此外,工会还可以联合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家政服务行业的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为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品牌建设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