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宸菱文/图)为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国总工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于7月17日起全面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同期,四川省“劳模工匠助企行”---走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场活动在资阳市乐至县四川弘晟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拉开序幕,四川东方广厦模块化房屋有限公司、四川五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共同参与活动。
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彭闯,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袁洪出席活动并讲话。包括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29研究所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大国工匠潘玉华在内,7名来自电子信息、石油石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劳模工匠、顶尖专家深入企业交流分享,搭建起“智力帮扶、技术会诊”的桥梁。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怎样运行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水泥浆固井数字化技术运用如何实现?”针对企业当前的难点痛点、技术需求,劳模工匠们结合多年一线经验积累,既给出了可行有效的建议,又展开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一场面对面、心连心的对话,让思路在碰撞中愈发清晰,让劳模工匠的先进理念与崇高精神在交流中持续传扬。
座谈会上,彭闯指出,“劳模工匠助企行”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持续做好后续的服务对接、智力支持和技术帮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帮助企业解难题、育人才、提效能。全省各级工会要对标全总新部署新要求,以更加聚焦、精准、专业的方式,全面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实现每年组织劳模工匠参与达1500人次,服务企业1000家,帮助解决技术问题1500个、提升职工技能水平1.5万人次。要积极组建“劳模工匠助企行”专家库,持续赋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建立需求匹配机制,推动企业“需求清单”与劳模工匠“资源清单”无缝对接、弘扬“三个精神”与生产经营“双赢”同频共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操作的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助力我省“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据了解,去年以来,省总工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全总安排部署,在全省启动“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省级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数字化专场活动2场,引导各地、各单位组织205人次劳模工匠开展活动56场次,现场解决技术问题108个,帮助提升职工技能水平2060人次;今年6月,在乐山启动了“引智助企”示范活动暨“劳模工匠助企行”数智化应用专项行动,梳理出省内100余家企业需求181条,协调147名高校专家、劳模工匠和省内外134家企业现场参与,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