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不凡人生老石油的最后一次职业礼赞不破断层终不还决定做了,就要做到最好红装焊将打游戏换来的实习证明,能成为职场的敲门砖吗?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14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7-23

老石油的最后一次职业礼赞

李传富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兰荫梧第三次参加技能竞赛


7月,2025年西南油气田公司检维修和变配电工种职业技能竞赛在热浪翻滚的山城重庆举行。在参赛的101名管工、电焊工、电工和变电站值班四个工种里,有一位年龄最长的选手---来自川西北气矿江油应急抢险维修大队的59岁管工技师兰荫梧。

1997年7月,兰荫梧从钻工岗位转行成为管工,一干就28个年头。明年即将退休的他用布满裂纹的双手,诠释了石油人最炽热的坚守。“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技能竞赛,与年轻选手同台竞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身材瘦弱的他说。

还记得初入新领域的他,跟着师傅从基础做起,一干就是一天,一忙就是一年。因为热爱、因为珍惜、因为责任,他总是比同龄人多了那么一份专注和韧劲,管工技艺在时光的打磨下慢慢绽放光泽。数年如一日,他潜心钻研业务,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在管工专业领域逐渐成为首屈一指的技术能手。“这次竞赛根据大队8名管工的综合实力,最后决定由他参赛,没听他说一个‘不’字,爽快接招,投入集训。”川西北气矿教练李清伟说。

在他心中,这场竞赛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比拼,更是他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致敬。

为在竞赛中持续提升技能,兰荫梧分秒必争,不放过任何一个可提升的细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渐弱、记忆力减退成为他备战竞赛的“拦路虎”。他直面各种困难,每天戴着老花镜,将教材和题库反复翻阅。对于欠缺的理论知识,花大量时间思考、记忆,常常钻研至深夜。在实操训练中,为找到最佳的操作手感,每天清晨7时就直奔训练场地,练习绘图、切割、组装,一个不差反复练习。

封闭集训期间,他带头示范,无论理论学习,还是实际操作,他都跑在前面,生怕落伍,树立了老石油良好的形象。

“管工前期的测量、计算很重要。”在和队友们交流实操心得时,兰荫梧一边比划一边说。“下料的时候要提前画线,间隙控制在1至2毫米之间,再进行切管。每次工况都不一样,管径和变形量都有大有小,如果测量和计算不精准,整个两侧对接口都会有偏差。”在他看来,“细心”是管工必备的品质。

“管工作为焊工焊接之前的必要工序,做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绝不能稀里糊涂,前期的活儿质量不高,后续的困难就会抛压给焊工。焊接结果不合格,整个都要推倒重来。”兰荫梧严肃地说。他常把责任两字挂心头,践行着它的新内涵。

“我咬紧牙关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比赛完成,克服了体力不足、视力不好的困难,算是交了一份合格答卷。”7月8日,满脸是汗、衣服湿透、走出赛场的他说。为更好地参加竞赛,他带了4副度数不同的老花眼镜。

“我虽老去,但石油人的精神永远年轻。这次考试虽然没有取得我的理想成绩,回去后我仍然会继续提升业务水平,并带领年轻员工尽快成长起来。”兰荫梧在得到这次考试成绩后感慨道。

这不仅是场竞赛,更是他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年轻一代石油人心中点燃了传承匠心的火种,让“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永远熠熠生辉。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