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易月)7月23日,笔者从雅安市宝兴县教育局了解到,该县以“阵地优化、队伍提质、机制创新”为着力点,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为学生阳光成长、终身发展筑牢坚实“心”防线。
建强主阵地,织密校园“心”网络。高标准打造县级枢纽。建成并正式挂牌“宝兴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配备标准化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等专业功能区;精准覆盖基层末梢。着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重点解决偏远地区和民族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资源薄弱问题,构建起以“县级中心为龙头、学区中心为骨干、学校站点为基础”的三级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实现县域内学校心理健康服务阵地标准化、规范化、全覆盖,确保学生“求助有门”。
锻造主力军,提升专业“心”能力。严把入口,资质标准化。联合人社、卫健等部门,严格规范校园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社工等从业人员准入机制,强化持证上岗要求,并建立常态化继续教育制度,确保持续专业成长;聚焦实战,培训常态化。充分发挥县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的教研培训功能,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案例督导、技能工作坊等活动;协同育人,队伍多元化。创新构建“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科教师+校医+社工”的校内协同工作模式。同时,积极联动卫健部门精神科医生、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及社会工作者,组建跨专业支持团队,为学生提供更立体、更专业的支持系统。
健全主机制,深耕长效“心”育人。强化预防,宣教普及化。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活动、进家庭”。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纳入课程体系,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关口前移,预警精准化。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各校定期开展心理筛查与评估,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档案;聚焦需求,服务项目化。重点推进面向全体学生的“阳光成长”校园心理健康促进计划;深化面向留守儿童、学业困难学生等的“心灵护航”关爱行动等,提供个性化、发展性的心理支持,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和潜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