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数据都要经得起历史检验”让古建筑韵味延伸让妈妈的手艺更有价值把孜孜不倦的努力 化为职工可感的温暖检查  无人机驾驶员持证需求的强制性规定直接推动了考证热潮,你怎么看?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2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05

无人机驾驶员持证需求的强制性规定直接推动了考证热潮,你怎么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 樊渐诩:

无人机驾驶员持证需求的强制性规定,看似是多了道“门槛”,实际上是给整个行业上了道“安全阀”,这波考证热潮,值得认可。

现在要求持证,其实是给驾驶员划了条“红线”。考证过程中,得学法规、练操作,知道哪儿能飞、哪儿不能飞,遇到突发情况该咋处理。是让大家都守规矩,既能保护自己,也别给别人添乱。

更重要的是,这股热潮把行业门槛立起来了。这不仅能减少安全事故,还能让无人机应用更规范---不管是拍电影、巡检电网,还是送快递、播撒农药,客户敢放心用,从业者也能凭本事挣踏实钱,整个行业才能往更专业的方向走。

可能有人觉得考证麻烦,但换个角度想,以后无人机能干的活儿只会越来越多,有了证,就像揣着通行证,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说到底,这波考证热不是瞎跟风,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规矩立好了,安全有保障了,专业的人才能大展拳脚,无人机这门技术才能真正发挥价值,给咱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宜宾市珙县总工会 侯搏为:

近年来,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航拍摄影到农业植保,从物流配送到应急救援,其身影随处可见。然而,随着无人机数量的激增,“黑飞”“乱飞”现象也频频发生,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在此背景下,无人机驾驶员持证要求的强制性规定应运而生,直接推动了考证热潮。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持证已成为从事无人机行业的“敲门砖”,许多飞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甚至出现了“一考难求”的现象。这一现象一方面表明政策导向明确、有效,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从业者对规则的认同。持证不仅是为了遵守规定,更是对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

无人机时代,安全与创新是并重的。强制性持证制度并非限制,而是为无人机行业“飞得更高”提供保护。只有先规范,才能让无人机在蓝天中划出更加绚丽的轨迹。

筠连县总工会 曹力平:

从考证者角度看,这股热潮体现出人们对新兴职业机遇的敏锐捕捉。《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后,持证成硬性要求,加上无人机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让许多人看到新的就业方向。比如不少大学生,本专业就业竞争激烈,便借考证开拓新路径;还有一些对摄影、测绘等感兴趣的人,也希望借此掌握新技能,打开新的职业大门。

但这其中也存在盲目性。部分人被培训机构“高薪”“包就业”的宣传误导,只看到证书带来的可能性,没充分考量自身是否适合、行业真实需求等。当大量人员涌入考证,初级飞手供大于求,真正能进入高薪岗位的只是少数。而且,考证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实践经验积累、技术提升才是在行业站稳脚跟的关键,若只是为证而考,忽视能力培养,即便拿到证书,也难以在行业中获得长远发展。

沐川县委统战部 杨兴俊:

考证热背后是低空经济爆发带来的真实需求。无人机应用目前已渗透至14个行业,而野蛮生长的培训市场正在透支行业信誉。目前全国3400家培训机构中,存在资质不全、教学缩水、虚假宣传三大乱象:部分机构将28天标准课程压缩至3天,实操机数量不足导致学员日均飞行时间不足15分钟;更有机构承诺包就业,实际学员就业率不足60%。这种速成式培训导致约40%的新持证飞手无法独立完成农田三维航线规划,如此急功近利无异于自杀。

无人机考证热的本质是行业规范化进程中的阵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25年无人机持证人才缺口将达40万,可谓需求强劲,但单纯追求考证已不足以适应行业需求。从业者需建立“证件+实操+创新”的能力,在航测数据处理、智能航线算法等前沿领域持续深耕。监管部门也应加快完善培训标准,建立教员资质动态评估机制,让考证热真正转化为行业升级的动力,为低空经济注入持久动能。

四川嘉阳集团党群工作部 万利东:

笔者认为,在“低空经济”火热的当下,无人机驾驶员考证热潮由多重因素催生。

政策是核心推手。国家明确操控小中大型无人机须持证上岗,这一规定成为考证热的“助推器”,既加速行业规范发展,也促进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行业热衷者而言,证书成了“敲门砖”,考证成为入行必由之路。

人才缺口持续加热这股热潮。当前全国注册无人机与持证飞手数量严重失衡,大量岗位虚位以待。在这一“风口”下,高薪诱惑吸引众多求职者涌入,跨界人群尤其活跃,渴望通过考证实现稳定就业甚至职业“弯道超车”。

但热潮背后隐忧暗藏。无人机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农业飞手得懂农耕、种植等农技,电力巡检员要通晓电力系统知识技能。可现实中,不少人盲目跟风考证,忽视行业真实需求,单纯为证而考,易陷入“内卷”,导致持证难就业。

因此,考证者需理性看待,莫只盯着职场“入场券”,应结合自身条件与兴趣,深耕行业技能,方能在无人机“赛道”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华荣能源公司金刚煤矿 李贵:

面对庞大的“无人机”就业缺口,众多求职者纷纷涌入无人机新兴行业考证热潮,我认为是势在必行。

首先是就业形势。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选择无人机驾驶岗位,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就必须进行专业的、系统的、规范的无人机驾驶培训、考证,持证上岗,为就业创造先决条件。

其次是行业要求。国家针对操作无人机需先持证的这一硬性要求,获取对应执照,才能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因此,火热的无人机培训市场铺天盖地。我们选择培训学校、基地,必须先了解培训机构资质,是否合法合规,避免上当受骗。

最后是薪水诱导。有很多求职者本来有工作岗位,考虑到现有工作强度大,工资低、时间长,在招聘平台上,看到大量无人机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薪资从5000元至15000元不等,在薪水诱导下,都加入考证大军。虽然如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因为不少无人机运营岗位明确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无人机驾驶相关经验,招聘门槛相对于两年前要高,对新手不是很友好。

下期话题:你认为无接触交通事故规定合理吗?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372568613@qq.com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