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瑞)8月9日,成都世运会赛事保障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世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据悉,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成都世运会在住宿、餐饮、医疗保障、交通及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实施了多方位、精细化、人性化的保障措施。同时,优化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运营调度,保障市民出行无忧,服务城市交通正常运行。
在住宿服务方面,世运村A、B区以及溢出酒店计划入住近7000人。A区入住23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IF),B区入住12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同时,为满足残疾人项目参赛者住宿需求,还对世运村30间客房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此外,世运村充分利用酒店现有资源,设置母婴室、医疗室等功能空间,完善健身房配套设施,为参赛者提供非食用冰块以及自助免费洗衣等服务,努力为参赛者打造温馨舒适的“赛时成都家园”。
“我们通过专业规范的餐饮服务和独具特色的美食体验,让每一位参赛者和来宾都能感受到成都的热情与魅力。”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保障部专职副部长白金栋介绍,成都世运会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后厨和餐厅实现监控全覆盖,对食材采购、加工制作、取餐就餐进行全过程监管,所有餐品都经过专业检测,确保符合国际赛事标准。在餐饮种类方面,中餐以经典川菜为主,突出成都特色美食;西餐主打地中海和欧陆风味,满足不同饮食习惯需求。对于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和特殊需求提供定制餐服务。此外,还提供熊猫、武侯祠、盖碗茶造型等特色点心,传递成都文化魅力。
除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多元餐饮服务,世运村中医门诊部也是本次世运会的一大亮点。据世运村部专职副部长苏波介绍,世运村A区、B区打造了传统中医药技法体验中心和中医理疗中心,通过推拿、拔罐和正骨的方式,为运动员提供诊疗服务,帮助运动员从组织损伤、肌肉拉伤、酸痛、乳酸堆积等状况中快速恢复,向世界传递中医“治未病”“辨经辨证”的千年智慧。
赛事期间,成都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提升地铁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增加开行列次提升世运会场馆周边地铁运输能力,还优化了公交运营组织、通过加密发车频次、储备应急运力等方式,提升比赛场馆周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此外,还将加强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运力缺口监测,提升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服务保障能力。
来自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36所在蓉高校的8600余名赛会志愿者分布在竞赛场馆、世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等场地为赛事服务。成都世运会期间,城市侧也将同步提供志愿服务。“我们指导23个区(市)县,联合18家共建单位,联动眉山、德阳两地,统筹建设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近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其中,为外国宾客和市民群众提供城市宣传推广、便民服务。”成都世运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专职副部长李路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