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张永祥 受访者供图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雅德乡须须村,藏式“崩科”建筑错落有致,金黄的青稞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个海拔3200米的高原村落里,常常能看到四川省总工会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永祥忙碌的身影。自2024年7月踏上这片土地,33岁的他带着帮扶使命,在雪域高原刻写下一名工会干部的奋斗印记。
初到高原:从迷茫到坚定
初到须须村,张永祥便被高原反应来了个“下马威”。头痛气喘、彻夜难眠成了家常便饭,但更让他心焦的是村里的状况:村民常年缺新鲜蔬菜,基础设施落后,夜晚的村庄一片漆黑。“一个城市来的年轻人,能为这片土地做什么?”到任后几天内,他忍着不适走访了全村67户村民,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座谈,这个问题始终盘旋在他脑海。
迷茫并未持续太久。在省总工会的指导与支持下,张永祥迅速理清思路,制订出详细计划:加强党组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探索产业振兴。“驻村不是镀金,而是扎根,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干群同心。”他暗下决心,将其作为驻村工作的准则。面对村民“这个城里娃,懂农村吗?”的质疑,他没做过多解释,只是默默记下村民的每一个诉求---他知道,信任只能用行动换取。
立足村民所需,张永祥带领驻村工作队开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让一件件民生实事在须须村落地生根。2024年,村“两委”活动室得到修缮,6个宣传栏安装到位,7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夜间出行。今年,500米排水项目解决了雨季污水横流的难题,40立方米消防池为村庄筑起安全防线。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为村民带来了13万元务工收入。
技能提升是张永祥关注的另一重点。他和驻村队员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到丹巴学习民宿管理,到汉源取经高山白菜种植技术,还邀请职业院校老师来村开展普通话、厨艺等技能培训。
今年1月的送温暖活动中,驻村工作队代表省总工会为每户村民送去羽绒服,给小学生们送上新书包,还为村里添置了体育用品。村民们穿上暖和的羽绒服,拉着他的手笑着说:“张书记,这比啥都贴心!”那一刻,张永祥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收获成长:用真情换信任
有人问张永祥,在高原驻村苦吗?他坦言:“苦!脖子晒得通红,鼻尖脱皮;缺氧头疼,常失眠到凌晨;工作忙的时候,整理资料到深夜是常态。”
但这份苦里,也藏着别样的甜。
这是因为,驻村的日子里,张永祥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须须村的一员。他参与治安巡逻、防灾减灾、交通疏导,冬日里天未亮就带头扫雪除冰,夏季汛期顶着暴雨巡河防汛。高原的烈日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却也晒热了村民们的心。“书记多来家坐坐!”这是村民们对他最亲切的邀约。张永祥常和村民们坐在草地上聊天,听他们讲青稞的故事,分享对未来的憧憬。
“看过须须村黎明初升的太阳,见过夜晚璀璨的星空,赏过银装素裹的村庄雪景,也邂逅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张永祥表示,高原美丽的风景给他留下深深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他见证了村庄的蜕变: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和农业生产的便捷性,村民技能增强拓宽了收入渠道,人心的改变让村庄更有凝聚力。
如今的须须村,乡亲们对张永祥早已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深深的信任。而他自己,也在这片高原上收获了成长。“驻村教会我担当,让我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眼下,张永祥带领驻村工作队正忙着推进“青稞+蔬菜”轮作项目,希望让这片土地发挥出更大价值。他相信,每一滴洒在须须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幸福之花。在这片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他和伙伴们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与须须村的温暖约定,正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