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发布四川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首个全国科普月四川十大主题活动值得关注成都世运会实施多元化保障措施确保赛事顺利进行17家川企组团秀绝技海拔3200米的温暖与守护西宁至成都铁路四川段首座2000米以上隧道贯通政府买单 “賨州姐妹”开课啦
第01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0期:第01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1

海拔3200米的温暖与守护

——记四川省总工会派驻甘孜州炉霍县雅德乡须须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永祥

记者雷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工作中的张永祥 受访者供图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雅德乡须须村,藏式“崩科”建筑错落有致,金黄的青稞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个海拔3200米的高原村落里,常常能看到四川省总工会派驻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永祥忙碌的身影。自2024年7月踏上这片土地,33岁的他带着帮扶使命,在雪域高原刻写下一名工会干部的奋斗印记。

初到高原:从迷茫到坚定

初到须须村,张永祥便被高原反应来了个“下马威”。头痛气喘、彻夜难眠成了家常便饭,但更让他心焦的是村里的状况:村民常年缺新鲜蔬菜,基础设施落后,夜晚的村庄一片漆黑。“一个城市来的年轻人,能为这片土地做什么?”到任后几天内,他忍着不适走访了全村67户村民,与村“两委”干部多次座谈,这个问题始终盘旋在他脑海。

迷茫并未持续太久。在省总工会的指导与支持下,张永祥迅速理清思路,制订出详细计划:加强党组织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探索产业振兴。“驻村不是镀金,而是扎根,乡村振兴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干群同心。”他暗下决心,将其作为驻村工作的准则。面对村民“这个城里娃,懂农村吗?”的质疑,他没做过多解释,只是默默记下村民的每一个诉求---他知道,信任只能用行动换取。

立足村民所需,张永祥带领驻村工作队开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让一件件民生实事在须须村落地生根。2024年,村“两委”活动室得到修缮,6个宣传栏安装到位,70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的夜间出行。今年,500米排水项目解决了雨季污水横流的难题,40立方米消防池为村庄筑起安全防线。这些项目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为村民带来了13万元务工收入。

技能提升是张永祥关注的另一重点。他和驻村队员带着村干部和村民到丹巴学习民宿管理,到汉源取经高山白菜种植技术,还邀请职业院校老师来村开展普通话、厨艺等技能培训。

今年1月的送温暖活动中,驻村工作队代表省总工会为每户村民送去羽绒服,给小学生们送上新书包,还为村里添置了体育用品。村民们穿上暖和的羽绒服,拉着他的手笑着说:“张书记,这比啥都贴心!”那一刻,张永祥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收获成长:用真情换信任

有人问张永祥,在高原驻村苦吗?他坦言:“苦!脖子晒得通红,鼻尖脱皮;缺氧头疼,常失眠到凌晨;工作忙的时候,整理资料到深夜是常态。”

但这份苦里,也藏着别样的甜。

这是因为,驻村的日子里,张永祥早已把自己当成了须须村的一员。他参与治安巡逻、防灾减灾、交通疏导,冬日里天未亮就带头扫雪除冰,夏季汛期顶着暴雨巡河防汛。高原的烈日把他的皮肤晒得黝黑,却也晒热了村民们的心。“书记多来家坐坐!”这是村民们对他最亲切的邀约。张永祥常和村民们坐在草地上聊天,听他们讲青稞的故事,分享对未来的憧憬。

“看过须须村黎明初升的太阳,见过夜晚璀璨的星空,赏过银装素裹的村庄雪景,也邂逅过雨后绚丽的彩虹。”张永祥表示,高原美丽的风景给他留下深深的记忆。但更重要的是,他见证了村庄的蜕变: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和农业生产的便捷性,村民技能增强拓宽了收入渠道,人心的改变让村庄更有凝聚力。

如今的须须村,乡亲们对张永祥早已从最初的质疑变成了深深的信任。而他自己,也在这片高原上收获了成长。“驻村教会我担当,让我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眼下,张永祥带领驻村工作队正忙着推进“青稞+蔬菜”轮作项目,希望让这片土地发挥出更大价值。他相信,每一滴洒在须须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幸福之花。在这片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他和伙伴们的帮扶故事还在继续,与须须村的温暖约定,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