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科技产品出圈 在世运村遇见“幸福成都”穿越数字“任意门” 开启“一屏畅游四川”之旅“熊猫之声”2025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音乐盛典落幕省人民医院成功挑战罕见反位肝门胆管癌根治术酥油拿铁喝出“幸福味”记者探访:合江荔枝的奇妙之旅从闲置资产到“绿色电力”转型赶“文明集市” 感受世运魅力心灵驿站“开张”了主题墙绘美街角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2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3

酥油拿铁喝出“幸福味”

叶强平冉世杰文/图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合作社在草原上推销酥油制作的食品

“每天能卖几十杯,很多游客专门来尝这个‘酥油拿铁’。”8月7日,在甘孜州理塘县格聂镇景区附近的然日卡村羚羊咖啡店,经营者宋悦洋欣喜地说。

酥油,是刻在藏族群众生活里的基因。然而,传统酥油浓烈的风味,却让许多游客难以接受。命运的转折点,在于哈依乡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当地人敏锐地发现。他们利用犏乳牛(牦牛与黄牛的杂交品种)的奶,提炼出一种口感更为柔和的酥油。这种酥油,脂肪颗粒细腻,口感清甜,没有令人不适的腥味,反而带着草原的晨露和青草的香气。

“以前送朋友酥油,总怕他们吃不惯,现在用犏乳牛的奶做,连内地来的游客都追着要。”哈依乡哈依村养殖户卓玛笑着说,这看似微小的改变,却打开了哈依乡酥油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大门。

然而,好产品想要走得更远,单靠精湛的手艺远远不够。哈依乡党委积极牵头,将像卓玛一样的共72户养殖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呷依布里、桑多等四个村联合成立了哈依乡吉禾农产品商贸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大脑”,将生产、包装、销售和文化推广有机结合,打造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养殖户们可以安心放牧,雪山水滋养的天然牧草,孕育出优质的犏乳牛,合作社负责统一收购,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合作社则在创新上大显身手:精美的包装印上雪山草原的插画,小规格礼盒方便城市家庭尝试,线上对接电商平台,线下走进文旅展会,甚至将酥油提炼的非遗故事印在包装上,赋予产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以前在城里打工,一个月挣4000多元,还顾不上老人孩子。现在在家养牛,合作社帮着卖,一年能多挣两万元,还能陪娃上学。”桑多村洛桑,一位从打工仔变回养殖户的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2024年,哈依乡产出酥油2.8万斤,销售额达到185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40多万元,脱贫户家家增收1500元,普通农户也多了1200元进账,18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探索酥油月饼、酥油松茸牛肉汉堡等更贴近大众日常的产品,让来自草原的醇厚香气真正融入更多人的生活。”哈依乡吉禾农产品商贸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次乃拉姆介绍道。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