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猎采莲画像砖·东汉(四川博物院藏) 四川博物院供图
四季轮回,荷花年年绽放,今岁的莲子已颗颗归仓。
采莲这一农事活动,在文化长卷中始终带着诗意的浪漫。古乐府“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吟咏,将荷塘、碧波、莲花与采莲人的身影, 凝练成永恒的美学意象。
四川博物院珍藏的东汉渔猎采莲画像砖,正是这一意境的生动呈现。方寸之间,既有采莲的劳作场景,更见天地之辽阔,生命之盎然。
画面左侧展现出一方生机盎然的荷塘:鱼翔浅底,禽鸟嬉戏,池塘内长满荷叶与莲藕,两条独木舟泛游其中。上面一舟,一人持竿撑行,一犬伏于舟头注视水中。下面一舟,一人撑舟一人张弓欲射,另一人在船头俯身采莲。
右侧岸景同样精彩:岸上大树枝叶繁密,树上小猴玩耍大雁栖息,树下一人持弓仰射,尽显阳刚英姿。
这方东汉画像砖虽尺幅有限,却以精湛的刻画构建出丰富的叙事空间。观之似见水天浩渺,感渔猎之野趣,采莲之雅致,无不彰显着先民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与礼赞。
采莲之乐,在于收获的欢欣。正如唐诗所咏:“秋江岸边莲子多,采莲女儿凭船歌。青房圆实齐戢戢,争前竞折漾微波。”采莲女们泛舟江上,笑语欢歌,争相采撷饱满的莲蓬,激起阵阵涟漪。
莲子自古便是珍贵的食药两用佳品,其中上品更被列为宫廷贡物。在江南水乡,采莲是吴楚越地女子特有的劳作方式,她们驾轻舟穿梭莲塘,与男耕女织的传统分工相映成趣。
采莲时节,总是洋溢着青春的悸动。在古时江南,莲塘不仅是劳作的场所,更是青年男女邂逅的天然舞台。采莲女们轻舟荡漾于藕花深处,笑语盈盈;岸边少年三五成群,驻足垂杨下凝望---这般情景,正应了李白《采莲曲》的传神写照:“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诗中紫骝马的一声嘶鸣,将少年踟蹰怅惘的心事,永远定格在了那片落英缤纷的荷塘边。(易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