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四川省资阳市是陈毅元帅的故乡,在地理上连接成都、重庆,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该市精准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把吸引外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形成了以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外资企业集中发展地。在此过程中,工会组织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破解外资企业建会难题,园区正常经营外资企业建会率达到100%,有效服务了企业和职工,得到各方充分的肯定。

建会之困:西部内陆地区外企建会为何“难上加难”
资阳市作为内陆丘陵中小城市,相较于沿海地区开放程度存在明显劣势,党委、政府对外资企业也特别珍视。这在客观上导致企业对于是否配合建立工会的问题姿态更加强势,建会入会工作呈现出一定困难。
难点一:认知偏差导致“不愿建”。调研发现,外资企业管理层对中国工会的性质和职能普遍缺乏了解,习惯于简单将自己对本国工会的认知套用在我国工会组织身上,想当然认为工会和资方是对立关系,主要作用就是对抗管理层、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等,担心建立工会组织后会对企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加之,近年来外资企业管理层对成立工会组织的顾虑进一步加深。在主观“不愿”的推动下,部分外资企业还对工会法进行了“倾向性解读”,认为按照该法第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应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条款,“应当”就是“可以成立,也可以不成立”的意思,不具备强制性要求。
难点二:管理流程导致“不易建”。调研发现,公司管理体制差异对外资企业建会与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于在国内设置管理层的企业,比如韩资的现代商用汽车(中国)公司、美资的百威(四川)啤酒公司等,其国内管理层中方人员占比较大,且具有相当的决策权限,一般更愿意配合建会工作。对于国外总部直管企业,由于其管理模式受国外总部直接管控,相关决策程序较为复杂,工会建会难度也较高。比如,美资企业爱齐(四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否建立工会是总部决策事项,需要通过邮件等方式与公司的法务、人事等部门沟通意见,程序较为繁琐。此外,企业的其他分支机构未建工会也会成为企业在本地不建工会的理由。比如,部分企业本地管理团队向总部提出建立工会的请示后,总部回复“某地公司没有建工会,为什么资阳要求建工会?”“既然在中国的其他工厂没有要求建立工会,资阳工厂是否可以不建?”等。
难点三:政企关系差异导致“选择建”。调研发现,外资企业是否建立工会,与政企关系紧密程度高度关联。比如,百威(四川)啤酒公司作为资阳龙头企业,高度重视与本地政府关系,成立专门部门协调与党委、政府相关各项事务,该公司不仅工会工作成效显著,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同样有声有色。从事医疗器械行业的爱齐(四川)公司、盈纬达(四川)公司等企业,一方面属于国外总部直管企业,另一方面与本地党委、政府联系沟通也不甚紧密,建立工会组织积极性则不高。
破局之路:“三心”工作法如何蹚出建会新路子
资阳市区两级工会聚焦破解外资企业建会难题,扭住提升外企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这一关键点不放,创新实施“三心”工作法,有力推动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突出“耐心”,多措并举消除认知误区。一是“请进来”交流。通过召集企业召开“集中建会攻坚行动”动员会、交流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宣传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的重要作用,答疑解惑消除外资企业顾虑。二是“走出去”宣传。制作“建会十大好处”宣传资料,组建专业宣讲队,由园区总工会班子成员带队反复深入未建会企业上门开展政策宣讲,通过面对面交心交流赢得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信任,增进各方对工会认同感和建会积极性。三是“树标杆”示范。选树百威(四川)啤酒公司为标杆企业,组织该公司工会积极向辖区内外资企业分享建会经验,邀请园区管理层和职工代表观摩百威公司工会活动,直观感受工会组织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在百威公司工会的带动下,辖区内现代商用车、秀顿斯等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建会力度,“一花引得百花开”的示范带动效应充分彰显。
突出“暖心”,细致服务破解模式差异。一方面,通过灵活建会方式为外企建会提供方便。资阳市高新区总工会成立包联包建的外企“建会攻坚队”,创新将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成功经验应用到外企建会工作当中,通过“重点建”推动大中型外资企业建会,实现独立建会18户;通过“行业建”推动6户外资企业加入高新区口腔医疗行业工会联合会;通过“兜底建”推动4户外资企业加入乡镇工会联合会,14户外资企业加入万达商圈工会联合会等,有力破解了公司体制流程等对企业建会工作造成的阻碍。另一方面,将工会建会与外资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资阳市区两级总工会瞄准建设优秀企业文化这一许多外企通行做法,通过建设共享职工之家阵地,邀请外企职工代表参加全区春节联谊晚会、职工运动会、“高新名匠”技能竞赛,开展青年交友会、英语角、韩语角等活动,推动工会资源手段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效结合,赢得企业和职工的信任与支持。
突出“真心”,真情实意破除发展瓶颈。一手抓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资阳市总工会结合省总工会出台的助力“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18条措施,用好用足企业工会经费返还、工会经费促进消费等政策举措,“真金白银”支持企业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文旅(餐饮)等消费产品,有效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职工生活品质提升。一手抓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充分利用“工会+人社+司法”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联合司法、人社等部门,为外资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上百次,化解劳动争议7件,把各类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职工劳动权益保护“零上访”。
成功之道:确保职工、企业、工会共赢的“资阳经验”
职工有感:“大家愿意在这样的企业里工作”。资阳在推动外企工会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把工会组织建起来的同时,更注重如何让工会组织转起来、活起来,实现了工作的近悦远来、行稳致远。比如百威公司工会为职工做到“六个帮您办”(工作有建议,工会帮您上传;学习有追求,工会帮您实现;生活有困难,工会帮您解决;心里有困惑,工会帮您疏导;待遇有诉求,工会帮您争取;权益有侵害,工会帮您维护),有力拉进了工会与职工的距离。同时,对于劳资纠纷等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市区总工会主动介入、站稳立场,该“笑脸”时“笑脸”,该“黑脸”时“黑脸”,让职工认识到工会是确确实实站在职工身旁的“娘家人”。在这样的氛围下,各企业职工普遍不把自己当“打工人”,更没有自嘲是“都市牛马”现象,而是把企业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家园”。调研中,百威公司工会负责人无不自豪地向调研组表示:“我们这儿的职工离职率很低,幸福感很强,大家愿意在这样的企业工作。”
企业有得:“建工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经营最看重的是效益,推动外资企业从“要我建会”到“我要建会”转变,最关键的还是要实现经济效益具象化、隐形效益显形化。这当中,资阳市区总工会结合省总工会相关政策对外企工会建设进行经费补助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工会的建立和运行拓展了企业内部沟通渠道、降低了沟通成本,增进了企业的团结奋进氛围,企业职工也可以通过工会搭建的技能竞赛等平台开阔眼界、提升技能,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调研组在百威公司的荣誉墙看到,“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工会系统的表彰占据了墙体的大半面积,企业将这些荣誉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工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调研组在走访企业中最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深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会组织必须把自己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环,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献计出力,为推动外商投资促进、保护、管理贡献力量。
工会有为:困难面前不“躺平”。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甩开膀子去干就全是办法。外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对工会建会工作“不买账”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正如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部分外企总部直言,为什么其他地方分公司可以不建工会,资阳却需要建?面对外企建会的种种难题,资阳市区两级工会本着让职工有“家”的初心,从维护职工群众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摒弃工会弱势论、条件限制论,企业有疑虑就加大宣传,树立成功案例推动“重点建”,让职工对工会组织有向往,让企业看到成立工会对发展带来助力;程序有困难就主动创新方式方法推动“行业建”“兜底建”,推动一些不具备单独建会条件的外资企业分公司或本地企业实现了建会,从而打破外企建会工作的瓶颈阻碍,打开了工作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