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县工会护航工业企业安全生产的探索与思考将心比心解难题 一花引得百花开零工群体权益保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5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16

零工群体权益保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人口大县中江县为例 

张佳佳 李晓凤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引言:

零工群体由来已久。“打零工”作为灵活就业形式,在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发展,零工群体的就业规模和形式呈现出新的特征。零工经济在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选择、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的同时,也给零工群体权益保障带来诸多新情况与新挑战,亟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以德阳市中江县为例,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中江县零工群体基本情况

中江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在外务工40万余人,近年来,在本地产业发展带动下,零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底,中江县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实现灵活就业人数已超10万人,涵盖家政服务、建筑短期工、电商物流、手工制作等多个领域。

二、零工群体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

(一)劳动关系认定模糊,维权依据缺失。零工与雇主或平台的关系呈现多样化特征。以中江县龙台镇百信服装加工厂为例,部分工人与工厂签订以计件方式承接订单的简单劳务合作协议,未约定工伤、保险等涉及职工权益保障的内容;而在电商物流领域,快递分拣员、外卖配送员等与平台或第三方劳务公司存在不同形式的合作,有的签订合作协议,有的甚至仅通过口头约定工作内容与报酬。这种复杂的雇佣关系导致劳动关系认定困难。当零工遭遇工伤、欠薪等问题时,由于缺乏明确劳动关系认定,难以依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

(二)社会保障覆盖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基于传统稳定就业模式构建,难以适配零工群体灵活多变的就业特点。在中江,多数零工因工作不稳定、收入波动大,参保意识淡薄,且面临参保门槛高、手续繁琐等问题。如养老保险需连续缴纳一定年限才能享受待遇,零工频繁更换工作易造成断缴;医疗保险在异地就医报销方面存在诸多限制,对于流动性强的零工而言,难以实现有效医疗保障。此外,由于零工与平台或雇主非传统劳动关系,工伤保险缺失成为突出问题。2024年中江县新增参保人员中,零工群体仅占5%,新增灵活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兑现社保补贴涉及零工人数较少,零工群体整体抵御疾病、工伤、失业等风险能力较弱。

(三)劳动报酬缺乏规范,权益维护艰难。零工市场竞争激烈,零工议价能力弱,导致劳动报酬缺乏统一规范。以中江家政服务行业为例,小时工工资标准参差不齐,每小时15元至30元不等,且存在雇主随意压低价格、拖欠工资现象。在建筑短期工领域,部分包工头以工程未结算为由,长期拖欠工人工资。同时,零工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问题突出,如快递分拣员在电商促销旺季,每日工作时长可达12小时以上,却未获得相应加班报酬。当零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劳动仲裁与司法程序繁琐、维权成本高,许多零工因耗不起时间与精力,只能无奈放弃维权。

(四)监管难度大,责任主体不明确。中江零工市场依托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运行,市场主体多元、交易模式灵活,给监管带来极大挑战。线上零工平台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平台发布的用工信息真实性、合法性难以核实,部分平台甚至存在抽成过高、设置不合理规则等问题。线下零工市场,如街头自发形成的建筑短工聚集点,人员流动大、交易随意,监管部门难以实时监控。此外,在零工权益保障方面,政府部门间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劳动监察、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处理零工纠纷时,存在责任推诿现象,导致零工权益受损时投诉无门。

(五)职业发展受限,缺乏上升通道。零工群体多集中于简单体力劳动或低技能服务行业,工作稳定性差,难以获得系统职业技能培训与晋升机会。以从事手工制作的零工为例,长期重复简单操作,技能水平难以提升,职业发展局限于维持现状。同时,社会对零工职业存在偏见,认为其缺乏稳定性与职业尊严,影响零工在求职、社交等方面的自信心与认可度,进一步限制其职业选择与发展空间。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

明确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出台针对零工经济的劳动关系认定细则。依据工作时长、工作内容控制程度、报酬支付方式等要素,明确不同类型零工与雇主、平台的劳动关系。工会应深度参与细则的调研与制定。结合中江县零工群体的实际就业状况,收集并提供具体案例和相关数据,全面反映零工在劳动关系认定中的痛点诉求,推动细则更贴合本地零工的权益保障实际需求。对于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受雇主直接管理的零工,认定为劳动关系,适用劳动法律法规;对于工作高度灵活、自主性强的零工,探索“不完全劳动关系”认定标准,并制定相应权益保障条款,为零工维权提供清晰法律依据。

优化社会保障政策。一是降低参保门槛以适配灵活性。允许零工以个人身份自愿参保,并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社保项目,例如单独缴纳工伤保险或医疗保险,解决传统参保模式与零工灵活就业特性不匹配的问题。二是建立补贴制度以提升参保动力。针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零工,实施一定比例的社保补贴,通过经济激励提高其参保积极性。工会要主动协助政府部门开展宣传工作,依托户外劳动者驿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向零工群体精准解读社保政策细则、补贴标准及参保流程,切实增强零工的参保意识。三是强化信息化建设以打破地域限制。加强社保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社保关系跨平台、跨区域的便捷转移接续,彻底打破户籍壁垒,确保零工无论在本地就业还是外出务工,其社保权益都能得到持续、稳定的保障。

规范劳动报酬与权益保护制度。制订零工劳动报酬指导标准,明确不同行业、岗位的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支付周期与方式,严厉打击拖欠、克扣工资行为。加强对零工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监管,合理限定工作时长,对于超时工作依法支付加班报酬。完善零工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在劳动仲裁部门设立零工纠纷专门调解仲裁小组,简化程序、缩短处理周期,降低零工维权成本。工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维权律师团积极参与零工纠纷调解工作,促进零工与雇主、平台之间的沟通协商,进而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切实维护零工的合法权益。

(二)强化平台责任与监管

落实平台主体责任。要求在运营的零工平台对发布信息严格审核,确保用工信息真实、合法、有效,保障零工知情权。平台需为零工购买必要商业保险,如意外伤害险、雇主责任险等,补充工伤保险缺失。建立零工评价与投诉机制,对恶意侵害零工权益的雇主进行惩戒,如限制其在平台发布用工信息。工会要发挥好监督与引导作用,与本地主要零工平台建立沟通机制,定期检查平台用工信息审核和保险购买情况,督促其落实主体责任;同时引导零工合理使用评价与投诉机制,梳理分析投诉集中问题并反馈给平台,督促其改进。

加强平台监管力度。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联合建立零工平台监管机制,定期对平台运营合规性、信息安全、权益保障落实情况检查评估。对违规平台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吊销经营资质。工会要参与平台监管评估工作,从维护零工权益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监管工作更全面、有效。

(三)提升零工群体组织化程度

建立零工工会组织。在零工集中的乡镇、社区以及行业领域,推动建立零工工会或联合工会。工会为零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劳动纠纷调解等服务,代表零工与雇主、平台开展集体协商,争取合理劳动权益。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增强零工群体凝聚力与归属感。

开展职业培训与指导。工会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以及本地企业,整合培训资源,根据零工需求和市场导向,制定培训计划,并邀请行业专家、优秀零工代表进行授课和经验分享,提高培训质量。同时,工会设立职业指导服务窗口,为零工提供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帮助零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要求,提升职业竞争力。

(四)加强社会宣传与引导

改变社会观念。工会要积极挖掘和宣传零工群体中的先进典型,利用主流媒体、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宣传零工经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树立零工群体的良好形象,增强社会对零工职业的认同。

提高零工维权意识。组织工会法律宣传志愿者深入乡镇、社区、零工市场开展零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普及劳动权益保护知识,提高零工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