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抢通塌方路 这个项目部好勇!撕下“假专家”画皮 守护田野里的信任与希望成都公办中小学空调将全面投入使用给境外间谍当“线人”后欲公考“上岸”,最终倒在审查这一关……四川唯一!广安学子荣获“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金奖中铁科研院西南院助力华南地区最大重量双幅同墩桥梁成功转体省青少年航空模型交流活动收官“暖心牌”背后是“治理牌”四川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升至185只“笙”声不息蓉城音乐之都新地标建设正加速“电”亮开学季 护航新学期关于“川工之家”APP婚恋交友平台升级改造后正式上线运行的启事
第0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39期:第03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21

撕下“假专家”画皮 守护田野里的信任与希望

自贡杨梦婧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近期央视曝光的假“农技专家”网络行骗事件,如一声警钟,在农业领域震响,撕开了农技传播与市场秩序的隐秘裂痕。这些“专家”实则是精心包装的带货演员,将农民对农业技术的渴求当作“商机”,把知识变现的生意经念成坑农害农的歪经,其行为恶劣、影响深远,亟待全社会反思整治。

假“农技专家”泛滥,是对农民信任的野蛮掠夺与农业科技公共属性的公然践踏。农民因信息不对称、知识获取渠道有限,在农业技术面前本就处于弱势。他们怀着对丰收的渴望、对专家的信任,却成了不法分子的“待宰羔羊”。从荒诞的“食盐除草”“啤酒增产”,到虚假推销“三无”农资,这些行为不仅让农民的血汗钱打了水漂,更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绝收。某地农户因轻信假专家推荐的肥料,百亩葡萄绝收,便是惨痛教训。这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让农民对农业技术产生怀疑恐惧,动摇对现代农业的信心,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假“农技专家”猖獗背后,是资本主导的灰色产业链在推波助澜。以“祥禾农业”团队为例,其运营人员无农业背景,却能批量生产“专家人设”,身份标签随心切换,只为带货挣钱。团队负责人直言改卖其他商品也无妨,这种将农业知识异化为流量工具的商业模式,暴露出资本对农民利益的漠视与践踏。资本逐利性被无限放大,为追求利益不惜编造谎言、欺骗农民,破坏农技市场秩序,损害农业行业形象声誉。

平台算法的“流量至上”逻辑,成了假专家泛滥的“帮凶”。算法优先推荐煽动性强的内容,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伪专家“神奇配方”播放量远超正规科普。同时,平台资质审核形同虚设,虚假话术得以传播,为假专家提供温床。平台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渠道,本应承担社会责任,却在利益诱惑下放松监管,成为行骗“助推器”。

整治乱象刻不容缓,需构建“法律严惩+平台尽责+基层赋能”的三维治理体系。法律上,提高违法成本,对造成重大损失的假农资销售追究刑事责任,对孵化假专家的机构追责,增设涉农诈骗罪名。平台要压实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农技主播资质,摒弃唯流量论,建立快速投诉举报机制。基层应推广电子工作证,让农民便捷找到真专家,结合数字技术建立 “线上问诊+线下服务”模式,挤压假专家生存空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