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寄乡愁皮影情怀秋日阴米香秋满旌城千年乞巧共星光石峰林立乡野新篇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4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8-29

皮影情怀

李颖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源于小时候的一场皮影戏,让我对皮影情有独钟。

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天边还没褪去最后一抹晚霞,明晃晃地照耀着大地。母亲提前下工回来,告诉我们说,邻村一户人家请了皮影戏。当时,年幼的我对皮影戏尚还陌生。但在那个娱乐生活极其匮乏的年代,我还是兴高采烈地跟母亲去看皮影戏。

一路上,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热闹。乡亲们有的抬着板凳,有的拿着马扎,有的拿着凳子,有说有笑地朝那里奔去。当时,皮影戏不叫演,叫耍皮影。戏台也很简陋,阶沿或者高一点的平坝都可以做戏台。台下挤满看热闹的乡亲们,大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把期盼、喜悦和幸福都写在了脸上。

我们小孩子像觅食的小鸟,一个劲地往戏台前挤。鼓乐声一响,人群立刻安静下来。我凝神屏气,紧张地盯着台上。那天,耍的皮影叫《白蛇传》。鼓乐一停,幕布上便出现了身着盛装的白娘子。只见她头上戴着金光闪闪的发簪,眼神流转,脚步轻盈地朝观众走来。

我看得呆了:心里想,人怎么会在幕布上走动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耍皮影的人,生怕错过每一个环节。这时,耍皮影的人刚唱了句:“唉,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人群里立刻爆发出潮水般的掌声。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雨。雨不是真的雨,那时的舞台技术还不成熟,我们是从耍皮影的人口中知道的。这时,许仙撑着伞走过来。见白娘子孤零零地站在雨中,他连忙把伞递给她。一问一答间,很是亲密。乡亲们一边拍手,一边嘻嘻哈哈地笑起来。

虽然我看不懂戏剧的具体含义,但高亢的音乐、动感的画面和有趣的表演让我非常享受。回到家后,依然意犹未尽。借着煤油灯昏黄的光亮,我双手交叠,在蚊帐上变幻出小狗、小鸭等各种形象。从那一刻起,皮影在我心中变得更加神秘而迷人。

后来到城里读书,我对皮影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皮影戏也叫“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皮影人偶通常用牛皮或马皮制作,再由乌檀木或楠木做的支架支撑起来。一台皮影戏通常需要五个人协作:操纵皮影的称为“签手”,配合演唱的叫“前声”,另外三人负责乐器伴奏。演出时,签手执影人于幕布之后,借灯光将影子投射在幕上,并通过快速变换影人的动作姿态,配合唱词、对白和音乐,演绎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皮影戏已不再是难得一见的演出。如今,每逢重大节日,皮影戏依然会在南部县文化馆如期上演。虽然随着电子科技的普及,喜爱传统剧目的人逐渐变少,除了些怀旧的老人,像我这样的年轻观众实在不多。但即便观众寥寥,我对它的热爱却从未消减。

每当鼓乐声响起,我便仿佛踏入一个由声、光、影交织而成的神奇世界。“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皮影戏的精彩,全看“签手”的技艺。只见签手全神贯注,手执皮影,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时而躬身,时而屈膝……皮影在他手中宛如活了过来,轻盈地在幕布间翻转飞舞,幕上的人物顿时栩栩如生,与真人无异。而“前声”则声情并茂,将生旦净丑各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该哭时,哭声凄楚婉转,令人心碎;该笑时,笑声欢快飞扬,惹人开怀。正所谓“一口说唱千古事,双手摆弄百万兵”。台下的掌声与喝彩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仿佛带我回到了小时候看坝坝戏的热闹时光。

坐在朦胧的灯光下,耳畔传来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悲壮而又迷人的乐曲。乐声穿过宽阔的厅堂,缭绕回旋,轻轻叩击耳膜。余音袅袅,皮影摇曳,别有一番惬意与浪漫萦绕心头。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