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里申科烈士墓园 图据网络
时隔五十年,又一次回到了我的故乡万州。
当我再次走进长江畔的西山公园,公园内中西合璧、典雅庄重的西山钟楼临江而立,雄姿依旧,它见证了万州开埠通商的历史,更见证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风云激荡的万州抗战历史。
漫步在绿树葱茏、花木繁茂的甬道,清凉的晨风轻轻拂来,树丛间隐隐传出清脆的鸟鸣,不时可以嗅到淡淡的花草清香。路边右侧斜坡上生长着一棵树干粗壮、古朴苍劲的黄葛树,分枝舒展,枝叶繁茂,似一条虬龙盘根错节向上伸展,翠绿的叶片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尽显着岁月沉淀的沧桑厚重。它同不远处的烈士墓园一道,守护着万州的抗战记忆。
顺着黄葛树边浓荫覆盖的小道,我来到了公园内的库里申科烈士墓园。2009年,墓园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14年又被列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如今,知道库里申科和他事迹的中国人,其实并不太多。我少年时回万州,曾听大人们讲起这位曾援助中国抗日的苏联飞行员。以我当时的认知,并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苏联飞行员远道而来。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母亲每次聊起老家的往事,也总会不时提到库里申科的名字。所以这次回万州,我特意来到西山公园,瞻仰这位值得铭记的英雄。
库里申科是苏联援华空军志愿队大队长。1939年,他受苏联政府派遣,率空军志愿队来华援助抗日。同年10月,库里申科率援华航空志愿队轰炸机大队突袭日军汉口机场,重创日军,在返航途中遭敌方拦截,库里申科胸部和左肩中弹负伤,所驾轰炸机一侧发动机被击中。为保护战机和地面民众,库里申科毅然放弃跳伞,选择在万县(今重庆万州区)陈家坝地区长江江面迫降。两名战友游上了岸,而由于长时间驾机,负伤的库里申科精疲力竭,再也无力游到岸边,被江水卷走,壮烈牺牲,年仅36岁。
20天后,库里申科的遗体被找到,当地群众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和葬礼。1958年7月,原万县市人民政府决定在西山公园内新建库里申科烈士墓园,次年落成。
这座烈士陵园洋溢着浓厚的俄欧风格,四周绿树环抱,芳草如茵。一道庄重典雅的汉白玉拱门静静矗立,门后设有一面洁白的影壁,正反两面分别以金字镌刻着:“中苏两国人民以鲜血凝成的友谊万岁”“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
墓园以中轴线一字排列着纪念广场、烈士铜像、墓碑、墓室。高大的墓碑上是墓志铭“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国人民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空军志愿队大队长格里戈利·阿基莫维奇·库里申科之墓”,两侧立有表现库里申科战斗生活和激烈长江空战内容的大幅壁雕。
我在墓园中央的烈士半身青铜塑像前站定。眼前的库里申科身着英武的军装,方正的脸庞上神态刚毅果敢,炯炯目光里透射出坚定的信念,展现着为正义献身的英雄气概。塑像基座正面是一枚橄榄枝环绕地球仪的徽章图案,寓意库里申科烈士广阔的胸怀、坚定的意志、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透过浓密的绿叶间隙,细碎的阳光洒满了墓园,四处悄然飘动着斑驳的金色光影。我久久凝视着塑像,心中充满敬仰地双手合十,表达对这位国际主义战士崇高的敬意。
这时,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来到这里,她牵着孩子的小手,给他讲述墓园的历史、先烈的故事。孩子仰起头来静静地听着,扑闪的双眼望向墓碑中央那颗红星,稚嫩的神情里流露着对英雄的敬重。
缓缓地,耳边传来西山钟楼沉郁浑厚的报时钟声。滚滚长江东逝水,西山钟鸣天际回,这是历史的回声、警世的钟声。
下次回万州老家,我定会再访西山公园,去重温那段悲壮的抗战岁月,缅怀先辈们不屈的奋斗精神。在那共赴国难的历史缩影之中,汲取一份深沉而坚韧的力量,让这份记忆永不褪色,永不湮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