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脱贫地区“土特产”展区
9月4日至7日,以“聚力三链同构共建天府粮仓”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四川农博会”)在蓉举行。为期4天的活动中,展会着重展现四川农业产业的创新成果,连接产销两端,让“川字号”特色农产品畅销全球。
据悉,本届四川农博会由哈萨克斯坦担任主宾国、海南省担任主题省、凉山州担任主题市(州),共计吸引来自德国、意大利等25个国家(地区),以及国内多个省(区、市)和四川省内21个市(州)的1800余家企业参展。
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
今年,四川农博会按照 “室内展”+“田园展”+主体活动的形式设置展览展示内容。成都世纪城室内主展场总面积10万平方米,集中展示千亿级产业建圈强链;新津天府农博园田园展集中展示现代农业新场景,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田间活动。
此次世纪城主展场共设有“千亿级”产业精品馆、“三链融合”示范馆、39帮扶主题馆、蜀地农臻馆等多个主题展馆。其中,“千亿级”产业精品馆是四川农博会举办以来首次设置。“三链融合”示范馆精选甘孜、攀枝花、宜宾等市州的618个有机产品、456个地标产品及区域公用品牌,按照“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总体要求,以“链”为主线,以“企”为主体、以“品”为主角,分链条分企业分产品进行集中布展,充分展现食品粮油、种养技术、精深加工等“三链融合”的实践示范引领和最新发展成果,着力培育和树立“天府粮仓”精品品牌。
现场,川渝商超、跨国零售巨头等重磅买家纷纷到场,助力“川字号”及欠发达地区产品走向全球。利用渠道优势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
龙头企业带来农业产品、农机新品
“居然有粉木耳,哪里产的?”9月4日,四川农博会现场,来自海南的一名企业商家在展馆产品前驻足。
“这是我们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团队研发的新品种,是国内首个粉色木耳新品种‘粉耳一号’。”现场工作人员兴奋地说,粉色木耳不仅“颜值”高,品质较市场主栽毛木耳蛋白质高26.2%,菌类多糖含量高2到3倍。
除了丰富的特色农产品,本届农博会还有满满“科技范儿”。畜牧投喂机、圈舍巡查机,让农户可以实现圈舍无人化管理;根据四川地形和气候所研发的电动小型农机、拔草机等,让农业生产进入“AI时代”。
“产品展出来,是为了让四川农产品出圈、出山、出川、出国。”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四川农博会更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
“我们现场下单,能不能把产品包邮送到家”“批发优惠价是多少”“交换一张名片吧,展会后咱们约个时间详细聊聊”……像这样的交易场景,在四川农博会随处可见。商家与消费者面对面、供应商与采购商零距离,激起市场千层浪。
“自2013年四川农博会始办以来,四川国际博览集团深度参与,历经从承办方到主办方的转变,此前九届是承办单位。”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起,四川农博会开启市场化举办之路,在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道路上持续升级。
在“国际化”方面,本届四川农博会共设有15个国家馆,数量为历年来之最。哈萨克斯坦作为本届四川农博会主宾国,展区内容涉及农产品、食品加工及物流服务等多个领域;哥伦比亚首次组织企业参展并设立国家馆,带来该国的可可豆等特色农产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特色农产品、先进农业技术、优质农业设备在这里齐聚,澳大利亚的奶粉、老挝的古树茶、泰国榴莲等都能在现场找到。
不仅如此,德国、马来西亚、意大利、匈牙利等国的境外采购团还组团到场参会,精准对接川渝市场需求。四川国际博览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正是贸易会展战略在四川农博会中的具体落地,通过搭建国际化、区域化的贸易平台,推动“川字号”农产品与全球市场深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