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总工会 张果:
客观上说,限时拍照规定的本意固然良好,能在技术层面实现人流管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景区热门打卡点人满为患的拥堵难题。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式,却与提升游客体验感的初衷背道而驰。旅游绝非单纯为了打卡拍照,更重要的是放松身心和感受景区自然、人文美景的心灵体验。
限时拍照这样的生硬规定或许能立竿见影,但长久之计还在于从“堵”到“疏”的管理智慧。一方面,景区可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实时预测游客人流量,采纳分时段预约、智能导流、多元化体验等柔性手段,有效分散客流压力。这样既能保障游览质量,又能维护景区秩序。另一方面,景区更应创新服务思维,通过增设打卡点、提供打卡姿势指导、免费拍照服务等方式,在提高打卡效率的同时,丰富旅游体验,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 苗云辉:
“限时秩序”与“体验延伸”的结合,才是景区打卡管理的破局之道,二者如同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限时秩序”是流量高峰的“安全阀”,却绝非管理的终点。当打卡点前队伍绵延,一分钟限时能快速疏通人流,让更多人获得公平的打卡机会。但仅靠限时易生焦虑,需用清晰提示、温和引导化解---比如提前告知游客拍摄要点,让有限时间里的体验更顺畅,避免“为限时而限时”的生硬感。
“体验延伸”则是留住游客的“粘合剂”。景区若只盯着打卡流量,便会陷入“拍照即终点”的误区。在网红点旁加一块文化解说牌,游客拍的就不只是风景,更是背后的故事;开辟休闲区供人驻足,打卡后还能慢赏风光;线上错峰指南,让游客避开拥挤,拥有从容时光。这些延伸动作,把“一分钟打卡”变成“一段有记忆的旅程”,让流量真正转化为口碑。
宜宾市南溪区总工会 刘亚楠:
限时拍照不仅可提升打卡点流通效率,而且缩短游客等待时间,值得推广。现在许多热门景区、网红打卡点等经常挤满了拍照的游客,为了“出片”,有的游客在打卡点长时间停留,找姿势、换服装、调参数,还有的游客找摄影师团队跟拍,一行人直接霸占最佳摄影点位。如此,不仅浪费了其他游客宝贵的时间,还极易引发等待群众的焦躁情绪,一旦双方发生冲突,游客体验感下降的同时,也让景区秩序受到影响。
限时拍照让游客尽可能多地完成打卡,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景区的正常秩序,也让景色归还于公众、退回公共资源属性,进而保障大多数人的旅游体验。
旺苍县代池坝煤矿党群工作部 李小英:
笔者认为,景区限时一分钟拍照,还是要灵活对待。
比如在旅游旺季,为了能让游客有秩序、有质量地拍照打卡,有效缓解景点拥堵,限时一分钟拍照是合理的,这样可避免游客为抢时间而发生矛盾。当然,景区还可以提示最佳拍摄角度、动作,帮助游客在一分钟内快速完成。当然,如果是在淡季游客少的情况下,那就不需要管控,可满足游客体验,让拍摄爱好者尽情创作,拍得满意,玩得尽兴。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 樊渐诩:
笔者以为,景区把打卡拍照限在一分钟,听着像为了提高效率,实则是把游客当流水线上的零件,一点都不近人情。
景区限流的初衷是为了让游览更顺畅,但顺畅不代表要“掐着秒表”。真正的好体验,是让游客能慢慢逛、慢慢拍,哪怕多等几分钟,也比让大家抱着“没拍好”的遗憾强。现在倒好,一分钟的限制把“打卡留念”变成了“完成任务”,游客光顾着看时间,根本没法好好感受打卡点的风景和氛围,这不本末倒置了吗?出门玩图的就是个舒心,要是连拍张照都得像“打仗”一样紧张,这样的“高效”,谁想要啊?别让一分钟的限制,把景区的人情味也给限没了。
西充县委老干部局 李明红:
景区打卡点限时一分钟拍照,是效率与体验平衡的尝试,合理与否需结合实际场景判断。
从合理层面看,限时拍照能有效缓解人流拥堵。热门打卡点常因游客长时间停留导致排队过长,一分钟限制可提高流转效率,让更多人有机会拍摄,避免部分游客独占资源。同时,这也能引导游客更专注于景区整体体验,而非仅聚焦单一打卡点,减少“为拍照而打卡”的浅层游览模式,促使游客关注景区的自然景观或文化内涵。
但争议同样存在。一分钟对多数游客而言过于紧张,尤其对不熟悉拍摄设备、需调整状态的人,可能导致照片效果不佳,引发体验感下降。此外,若景区未提前清晰告知限时规则,或未配备引导人员协助快速拍摄,易引发游客不满,反而破坏游览心情。
限时一分钟拍照并非绝对合理或不合理。景区需结合打卡点容量、游客流量等因素灵活调整,若采用此规则,应提前公示并提供拍摄辅助,在保障游览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兼顾游客体验,这样才能让规则真正服务于景区管理与游客需求。
内江市资中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汤飞:
“景区打卡点限时一分钟拍照”规定的出现有其合理性,但在执行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体现文明温度,展现文明素养。
“限时打卡”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景区管理的“无奈”---若无法提供较好的游览体验,“点赞”也可能变成“差评”,非但留不住“流量”,反可能被突然转向的流量“反噬”。为了让更多游客亲身领略美景,不得不出此“下策”。尽管有网友为之叫好并建议“全国推广”,但工作人员在“斗硬”计时的同时,还是要充分考虑人流量和天气因素,不要过于机械地执行“限时一分钟”的规定,比如排队等候者较少的情况下不计时或适当延长拍照时间。另一方面,游客也不要过于痴迷拍照留念,长时间将打卡点位“据为己有”且“振振有词”,仿佛非此不足以证明到此一游,尽量将旅游侧重点从打卡拍照晒朋友圈转为认真欣赏眼前景,自觉遵守游览秩序,共同营造互谅互让的良好游览环境。
“限时打卡”的火爆情形也为景区发展提供了机遇。如何接住泼天的流量,把流量转化为留量?单靠一个网红打卡点并非长久之计,可因地制宜设计、开发新的高质量游览路线和打卡点,通过丰富游览内容促进客流循环,延长游览时间促进就地消费,在为游客提供更优服务的同时减轻管理压力。需要注意的是,安全管理应贯穿全过程,时时、事事、处处不可放松,切实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
下期话题:给机器人生产鞋帽,是否多此一举?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3725686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