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战略交汇点上,涪江之畔的绵阳融资担保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绵阳担保集团”)坚持以“涪江担·先锋航”党建品牌为引领,创新构建“党建+”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党员责任区、示范岗、突击队等载体激活红色动能,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实体经济的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发展效益有机统一的特色发展之路。
筑牢“红色堡垒” 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
绵阳担保集团以“涪江担·先锋航”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构建“三融三促”工作体系。
思想融合促效能优化。通过“理论宣讲、案例研讨、文化引领”三位一体推进,依托“第一议题”“三会一课”等制度载体,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与业务发展专题研讨、专题党课及全覆盖谈心谈话等,切实提升全员对担保业务发展的思想认识。
机制融合促治理提升。通过建立“党建与业务共抓机制、意见与问题共推机制”,强化纪检在重点领域的监督执纪作用,领导班子带头下沉一线,摸排并解决职工关切和业务难点。近年来,累计收集涉及业务发展、职工诉求等问题建议40余项,制定整改措施80余条。
载体融合促创新突破。联合省级同行业单位、市级监管部门及银行构建党建共建机制,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成立党员突击队、创立党员示范岗”合力攻克体系建设、科技担保等业务难题,2024年成功建立“市县联动、多级协同”资本金持续补充机制,创新推出金融改革“绵阳模式”,目前注册资本突破20亿元;探索搭建政银担多级分险体系,成功衔接中央、省、市三级资源,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激活“红色引擎” 打造服务实体新模式
绵阳担保集团通过“三个聚焦”精准发力,创新实施“护航赋能”专项行动。
聚焦科技创新。整合省级政策资源,成功接入“天府科创贷”以及“蜀担快贷”系列批量融资服务;联动市级财政资金,创新推出“兴绵科技保”等特色担保产品,重点支持科技型企业,2024年以来,累计支持科技型项目21个。
聚焦普惠金融。组建“1+1+N”党员服务组深入县域园区,开发“投担联动”等特色产品,2024年以来,累计为381户小微主体提供担保贷款34.2亿元,平均担保费率降至0.99%。
聚焦产业升级。党员骨干带头创新“票据保”等产品模式,通过融资支持、服务优化、成本降低等多元化举措,为各类产业客户群体量身定制“一链一策”“一企一策”担保方案,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彰显“红色担当” 践行金融为民新使命
绵阳担保集团坚持“效益与责任并重”,构建“三维评价”体系。
在政治效益维度方面,将服务国家战略纳入考核体系,实施差异化考核权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加重考核系数。积极依托省、市风险资金池,参与或推出特色科技担保产品,精准支持专精特新等领域项目。在社会效益维度方面,高效开展应急转贷及商转公业务,已累计为近400户企业提供56亿元转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约2400万元,获四川新闻联播专题报道;为30户阿坝州职工办理商转公业务近1500万元,节约利息600余万元,有力促进绵阳市与阿坝州的协同合作,获得阿坝州公积金中心领导的感谢。在发展效益维度方面,推动党务干部与管理人才“双向培养”,结合重点项目和任务推出干部职工担当作为激励措施,持续开展党员干部履行党建责任和党员义务查核评价,培育出“绵阳国资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先进典型10余名。截至2025年6月末,绵阳担保集团在保余额突破28亿元,主体信用评级保持AA,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
厚植“红色底蕴” 绘就发展提质新画卷
绵阳担保集团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形成“三个显著提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紧扣主责主业建立大监督格局,筑牢“业务-合规-纪检审计”三道防线,探索创新“嵌入式”“点穴式”监督模式,搭建“双线”意见反馈平台,完善“督查-通报-整改-回头看”闭环管理体系,监督效能持续提升。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构建“传统+批量”双轨模式,依托数字化系统实现批量业务当日申请当日放款,传统业务审批时效提速20%,创新实施阶梯收费等优惠政策,客户满意度持续攀升,多次获赠锦旗,获得客户“点赞”,并荣获“全市2024年度融资担保行业先进单位”称号。
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公司运营成效和自身建设获得各界认可,2024年入选四川省现代化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合作机构,多次围绕产品创新等单项工作在全市重要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获评绵阳国资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相关经验在《四川党的建设》等刊物上刊登。
站在新起点,绵阳担保集团将聚焦绵阳“587”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布局,持续深化“涪江担·先锋航”党建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先锋培育”“护航赋能”两大工程,全力打造新时代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的“担保样板”,为绵阳经济建设注入更强金融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