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因为贪恋乡村的山水气息,每逢节假日,我都会雷打不动地回到乡下老家。淳朴的乡里人、清澈的河水,还有那片承载着我童年欢笑与足迹的土地---每一次归来,都像是一场心灵的净化与重生。
假期的一天,天边刚刚泛起微黄的晨光,我便像往常一样,驱车驶往心的方向。晨风轻拂,透过车窗温柔地掠过发梢,带来阵阵清凉与舒爽,偶尔还夹杂着些许香甜。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朝阳中显得格外郁郁葱葱,我一路向前,将这些风景远远地留在车窗外。
抵达村口时,我看见幺叔正在屋檐下劈柴。停好车,正和村里几位长辈打招呼,幺叔已经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地喊我过去。我跟在他身后,来到了原本属于我家的自留地。
只见地中央立着一块方方正正的地块,被竹栅栏严严实实地围住,整个区域都沐浴在充足的阳光中。幺叔用挂在腰间的钥匙打开栅栏小门的锁,一片青翠的西瓜藤蔓顿时映入眼帘---它们密密麻麻地铺满地面,仿佛为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把每一寸土壤都温柔地覆盖起来。
“这么久没下雨,怎么还能长得这么好?”我有些惊讶地问。一向话不多的幺叔,脸上顿时绽开欣慰的笑容:“西瓜不好种啊,试了三年,今年总算成了!”
在青翠的藤蔓间,隐约可见一团团干草散落其中。我好奇地望向他,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幺叔笑得像个孩子,答道:“这是用来给西瓜遮阳的。”我听后忍不住笑了:“这不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嘛!”说着,他蹲下身,轻轻拨开一团干草,一个比碗口还大的西瓜顿时显露出来。瓜皮上布满宽窄不一的墨绿色条纹,圆润饱满,十分可爱。他轻轻敲了敲西瓜,发出低沉浑厚的“嘭嘭”声,自言自语道:“这个应该熟了吧?”我点头表示赞同。幺叔小心地摘下西瓜递到我手中,接过这沉甸甸的果实,我的思绪不禁飘向远方。
幺叔是一位典型的庄稼人,没什么文化,却有着大半辈子耕种的经验。在我们童年居住的那个偏远山村,西瓜算得上是一种稀罕水果,村民们从未试过种植,我们这些孩子自然也难得尝到它的滋味。
知道西瓜珍贵,自己却又毫无种植经验的幺叔,为了给我一个惊喜,弥补我儿时的遗憾,竟默默摸索着种了三年。在这漫长的时光里,他把家里最肥沃的一块地圈起来,细心地围上栅栏、挂上了锁。为了不引人注意,还特地在瓜地上盖了枯草。
他的这番用心,瞬间湿润了我的眼眶。这份沉甸甸的亲情,带来了一份夏日的清凉、一份源源不断的力量。
在老家的那三天,幺叔每天都会抱来一个饱满的大西瓜。我像对待宝贝一般,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带回城里。
切开西瓜的那一刻,仿佛进行着一场小小的仪式。我轻轻拿起水果刀, 稍一用力,就听到“咔嚓”一声清脆响起---西瓜应声裂开,露出红润饱满的瓜瓤,清凉的汁水也跟着流淌出来。
“哇,这个瓜一看就超级甜!”女儿在一旁兴奋地叫了起来。
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幺叔亲手种出的西瓜。每一口都清甜多汁,也满载着说不出的感动。西瓜的甘甜,仿佛化作了他那深沉而质朴的爱,无声却有力地沁入心底,久久回荡。
又是一个临近周末的夜晚,我静静站在窗前,仿佛看见幺叔那已不再挺拔的身影,仍守在那片栅栏旁。他望向通往家的方向,眼里写满期盼---想必藤蔓下藏着的西瓜又熟了,幺叔正等着我回去,亲手摘下那一份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