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旅+应急”融合新范式四川铁腕“打非治违”:刚性执法筑牢煤矿安全防线自贡自流井区: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创新机制专项检查多措并举筑牢防线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6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22

四川铁腕“打非治违”:刚性执法筑牢煤矿安全防线

记者骆寓言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检查组查看井下水仓涌水情况

检查组在矿山办公室翻阅基础资料  均为受访单位供图

检查组查看采场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自今年5月启动的煤矿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执法检查行动,已实现对全省所有产煤市(州)全覆盖。截至8月底,累计查处非法违法行为187条、重大事故隐患22条,责令2处矿井停产整顿、8个采掘工作面停采,停用问题设备308台(套),3037条一般隐患全部完成整改;1家严重违法企业被纳入联合惩戒名单,4名履职不力管理人员被调整岗位。专项行动以真实案例、刚性执法撕开“带病生产”口子,为四川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注入“强心剂”。

传感器被挪、数据造假 隐蔽违法行为浮出水面

“瓦斯超限就移动传感器,这不是‘调数据’,简直是拿生命开玩笑。”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四川局监察执法二处负责人说起对宜宾筠连县某国有重点煤矿的突击检查情况时,仍然很激动。

5月17日,监察组调取该矿2116采煤工作面监测监控数据,发现T1、T2传感器曲线陡降,与生产实况严重不符。调阅井口录像后,一名瓦检员在钻场附近“摆弄”传感器的画面被固定。经查,4月6日中班,带班队长怕瓦斯超限报警影响进尺,指使瓦检员将传感器移出真实监测位置,导致监控失效,且该时段工作面仍在出煤。执法人员当场责令采煤工作面停产,并立案调查。“人为干预监测数据是重大事故隐患,必须从源头阻断风险。”执法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案件已立案调查,相关责任人将被追责。

与此同时,攀枝花市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将某瓦斯灾害严重的国有煤矿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围绕矿井钻孔施工质量、瓦斯抽采效率等关键环节,以及采区专用回风巷管理等重点区域进行了全方位“体检”。

检查发现,该矿+700米水平北一采区总排上山巷作为“生命通道”的专用回风巷,竟违规敷设轨道、安设绞车且处于通电待命状态。“高瓦斯矿井回风巷安设电气设备,等于把火药桶放在通风口。”执法人员当场责令矿井全矿停产。经溯源,该矿为图运料方便,擅自改变通风系统设计,已涉嫌构成重大事故隐患。目前矿井仍在停产整改,属地政府派驻专人盯守。

针对四川煤矿分布广、地质条件复杂、瓦斯灾害突出的特点,专项行动坚持“一地一策、一矿一策”,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监管体系。

此类精准执法案例,正是四川“因地制宜”监管策略的缩影。各市(州)结合区域煤矿灾害类型(如瓦斯、透水、顶板等),制定专项检查方案,通过调阅数据、回溯录像、突击夜查等方式,深挖隐蔽性风险,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暴雨夜“假撤人” 暗查组井口“数灯”戳穿谎言

前段时间,泸州市古蔺县某煤矿为掩盖井下瓦斯浓度异常,私自篡改监控系统数据,导致安全监控“失灵”。

“监控数据是矿工生命的‘眼睛’,数据造假就是自欺欺人,更是对矿工生命的漠视,必须依法严惩!”执法人员经查实后,迅速启动追责程序,对该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该案曝光后,周边煤矿企业纷纷开展自查自纠,主动完善监控管理制度,让煤矿企业“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

8月20日傍晚,乐山市沙湾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区应急局17时10分下达井下撤人指令。18时05分,当地某矿向监管部门报告“73人已全部升井”。深夜23时,省级暗查组突然抵达井口,“人员定位系统显示为零,但检身房灯还亮着。”执法人员重新清点矿灯、 自救器,发现少9套;再查下井记录,仍有9名作业人员无定位卡、未升井。

面对证据,矿长承认“怕影响产量”,仅组织大部分人员撤离,并安排伪造检身记录,弄虚作假,严重违反安全生产相关法规,对矿工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暗查组当场责令矿井停产整顿,并将涉嫌谎报事故隐患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目前,沙湾区政府已启动对监管环节履职情况的倒查。“数据造假、谎报撤人、伪造记录,这些行为直接威胁矿工生命,必须严惩不贷!”省级检查组相关负责人强调。

3037条一般隐患“动态清零” 省市县三级合力压责

“非法违法之所以屡禁不绝,根源在于企业主体责任悬空。”本轮专项行动整合省、市、县三级执法力量,成立6个省级检查组,对各市(州)不少于2处煤矿进行抽查,采取“清单化管理、闭环式整改”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靶向发力”的攻坚态势确保条条隐患有人盯、有人改。

在凉山州,省级检查组对斯觉镇一号煤井、干塘煤矿一井进行现场督导时,发现前者存在多项违规违章行为,后者则被查出一般隐患41条,其中包括透水风险防控等关键领域问题。“隐患不彻底消除,施工建设坚决不能启动。”检查组向属地监管部门明确要求,41条隐患逐一验收销号,矿井复工前全部达到“六不开”标准。全程跟踪整改进度,确保每一条隐患整改“闭环管理”。针对两矿实际,检查组分别下达整改指令,推动区域煤矿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煤矿安全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曲’。”省级检查组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真实、案例真实、处罚真实,是我们给矿工和社会的交代。”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健全“行政处罚+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的长效监管机制,对非法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绝不姑息”。

通过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四川正推动煤矿企业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防险”,从“要我安全”转为“我要安全”。这场覆盖全省的安全生产攻坚战,不仅有效遏制了重特大事故风险,更以钉钉子精神筑牢了煤矿行业的安全发展基石,为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和能源保供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