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旅+应急”融合新范式四川铁腕“打非治违”:刚性执法筑牢煤矿安全防线自贡自流井区:开展“黑加油点大扫除”专项整治行动创新机制专项检查多措并举筑牢防线
第0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   标题    站内高级搜索
第14266期:第04版 本期出版日期:2025-09-22

创新机制

攀枝花市:探索矿山暴雨精准预警撤人机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讯(邓光友记者骆寓言)据近日召开的攀枝花市应急管理局专题会议披露,今年7月中旬以来,该市针对煤矿、非煤矿山、排土场、尾矿库等高风险场所,已成功实施19矿次暴雨蓝色及以上级别的精准预警停产撤人,实现了汛期矿山安全与生产恢复效率的双重提升,其探索制定的相关工作制度在全省尚属率先。

攀枝花市现有近100座各类矿山,包括煤矿、非煤地下矿山、露天矿山,以及尾矿库、排土场等设施,大多分布于高山峡谷地带。汛期频繁的大雨、暴雨极易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透水等灾害,对矿山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生产中断。为破解汛期矿山安全难题,攀枝花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气象、矿山企业等多方力量,结合四川省煤矿、非煤矿山紧急避险撤人制度,于今年7月中旬正式印发《攀枝花市矿山暴雨蓝色及以上精准预警停产撤人工作制度(试行)》。该制度从流程规范和职责分工两大维度切入,首次明确了气象、应急管理、矿山企业三方在暴雨预警前后的具体任务,构建起“预警-响应-撤人-复产”全链条管理体系,实现汛期工作指令与精准气象预警的无缝衔接。

攀枝花市的精准预警机制并未止步于“撤人”环节,而是延伸至暴雨过后的安全管理---风险研判前置:预警解除后,矿山企业须先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经监管部门审核同意方可允许人员入井;现场整治确认:入井后需进一步组织安全隐患整治,确认井下环境安全无虞后,方能逐步恢复生产建设。

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已有16处煤矿、非煤矿山、排土场及尾矿库接入精准气象预警服务网络。通过19矿次的实战检验,该机制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平均缩短了无效停工时间,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

  

 新闻评论0
 新闻评论0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1 四川工人日报融媒体数字报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拂林园4号楼   邮编:1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