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池坝煤矿党群工作部 李小英:
说起预制菜,笔者对它的印象真不太好!有一次去一家餐馆点菜,点餐后上的却是预制菜,速度倒是快,几分钟菜就齐了,结果却是又咸又辣!完全没有食材的味道。和老板沟通时要求重新调制味道,却被告知都是这个味,无法调制,笔者顿时对这家餐馆失望至极。
由此可见,预制菜就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可以快速出餐而提前准备的食材。为了让食材的保存时间更久,商家会在预制菜里放添加剂,长期食用,对病患者来说,可能有一定风险。预制菜放久了,亚硝酸盐的含量也远高于新鲜蔬菜,高脂肪高热量的预制菜,还极易导致肥胖。笔者认为,相关部门还是要加大对餐馆的监管力度,不要让预制菜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四川嘉阳集团党群工作部 万利东:
个人对预制菜表示反对。它的走红不过是快节奏下“懒人经济”的产物,光鲜便利的“外衣”下,健康“暗礁”早已凸显。
部分商家为逐利,用边角料充当精品食料,靠过量香精仿新鲜风味,有些商家甚至篡改生产日期、隐瞒添加剂超标的事实。这些预制菜乱象不仅击穿了食品安全的底线,更让消费者陷入想买但不放心,买后又担心的尴尬境地。更可悲的是消费者的认知误区,不少人把“加热即食”直接等同于“省心放心”,却无视预制菜反复冻融滋生细菌的风险,也未察觉长期食用劣质预制菜对健康指标的潜在危害。
因此,破解困局不能只靠消费者警惕,相关部门需尽快出台统一生产和检测标准,对违法商家“零容忍”是对大众健康的最大保护;商家更要摒弃短视思维,以健康安全为核心竞争力,才能赢得更大的消费市场。否则,预制菜终难成便利“加分项”,只会是健康的“隐形杀手”。
雅安市总工会 张果:
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并非不能接受预制菜。预制菜是现代食品工业化浪潮下的必然产物。同时,随着锁鲜技术、风味还原等加工技术的持续突破,预制菜的口感和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为消费者带来了多元的餐饮体验。
然而,接受预制菜并不等于接受将其充当现做菜。消费者有权知道购买的是什么、食用的是什么。当消费者满怀期待走进餐厅准备感受“烟火气”时,对面的却是保质期24个月的羊排、保质期18个月的腌制冷冻鱼、复合调味料兑制的鸡汤……大多数人都会感到被欺骗和失望。据中消协调查数据显示,78.1%的消费者就餐时未被告知是预制菜。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预制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不反对预制菜,只是反对餐饮企业不履行告知义务。我们期待,国家加快制定预制菜的统一标准,规范预制菜销售行为,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舒心。
宜宾市“两海”示范区工会联合会 赵亚兰:
预制菜的争议也多围绕“不透明”展开。要让预制菜真正被接受,关键在于提升信息透明度。商家应清晰标注食材来源、配料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储存条件,甚至可以公开核心制作流程,让消费者在购买前就能全面了解产品情况。只有给予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让大家吃得明白、吃得放心,预制菜才能在便捷之外,真正赢得市场的长期信任。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遂宁工务段 樊渐诩:
我是真不喜欢预制菜,总觉得它问题太多了。从健康角度看,预制菜营养单一,蔬菜种类有限,多是胡萝卜、土豆这类耐储存的,绿叶菜少得可怜,长期吃,营养肯定不均衡。而且很多预制菜为了延长保质期、改善口感,会添加不少添加剂,吃多了对身体没啥好处。像有些预制菜高油高盐,经常吃,肥胖、高血压这些毛病可能就找上门了。
再说这味道,预制菜都是统一标准生产的,吃起来千篇一律,根本没有那种“锅气”,也吃不出家的味道,更别说各地特色美食的独特风味了,长此以往,传统厨艺文化都要被影响。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事处 苗云辉:
预制菜经工厂标准化加工、长期冷藏后,复热时多依赖水浴或微波,既无法复刻现炒的香气层次,储存过程中风味物质还会不断流失,难怪消费者直言其“少了灵魂”。
更深层的焦虑则藏在食材品质与营养背后。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担忧,本质是对“看不见的生产链”的不信任:担心商家为延长保质期滥用添加剂,担心低价预制菜用劣质食材以次充好,更担心蔬菜经清洗、高温加工、冷藏后,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大幅损耗,吃进嘴里只剩“方便”却没了“营养”。
重庆沙坪坝区融媒体中心 赵杰昌:
消费者并非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其中的隐瞒和欺诈行为。作为商家,要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与选择权,明确标注菜品是否为预制菜,由消费者自主决定是否购买。
相信随着《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即将出台,预制菜的“明示义务”将很快落地,消费者的权益也将得到有力保护,从而让消费环境更加透明、诚信、健康、安全。
内江市资中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汤飞:
笔者对预制菜的态度是,可以预制,但必须预告。
预制菜不是新鲜事物,虽然口感、营养可能不及现炒菜,也难以满足食客对新鲜食材的偏爱,但架不住它便捷,因此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关键在于要想办法让它扮演正面角色,而非负面甚至反面角色。消费者选择到饭店尤其是高档餐厅就餐,是对其品牌、环境、菜品(包括食材)、服务等的信任,希望吃得舒心,而不是吃出担心乃至闹心---为了不至于此,餐厅若使用了预制菜,须得坦白告知。
餐厅不能只做预制菜的“搬运工”,要从源头管理,对源头负责,少一些“科技与狠活”,多一些匠心。适当预制,不过多地破坏食材的营养与口感,尽量保留菜品的“原生态”。餐馆的职责是烹饪,而不仅仅是热一热、烤一烤等简单加工。另一方面务必诚信经营。如果消费者所点之菜肴有预制成分,应提前告知,把选择权、决定权交给消费者。
攀枝花市仁和区林业局工会 杨成:
预制菜并非完全不可接受,关键在于如何让它的存在变得更合理些、更安全些。一是它的出现满足了一部分群众快节奏生活的需求。当下,不是每个人都能抽出时间来精心准备一桌现做的饭菜。预制菜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为那些忙碌了一天却还想吃上一顿像样的饭菜的人提供了一种选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二是大家主要担心在于预制菜的知情权选择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如果餐厅能够明确告知哪些菜品是预制菜,让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那么预制菜的存在就不会引发那么多争议。毕竟,有些人在意的是那种现做菜的“锅气”和新鲜感,而有些人则更看重时间和效率。
下期话题:21岁男生在学校宿舍打游戏猝死,谁应担责?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3725686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