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去年中秋,我从繁华的省城回到乡情淳朴的故乡,陪父母过节。夕阳斜照时,我才踏进家门---这是多年来我第一次回来,心中满是久别重逢的激动与感慨。
刚放下行李,母亲就拉着我走到餐桌边,指着一盘豆沙月饼,笑容满面,眼里漾着慈爱的光,轻声说:“这是你小时候最爱吃的豆沙月饼,快尝尝。你有三年没吃过妈做的月饼了。”
月饼依旧是那甜而不腻、酥软可口的口感。我慢慢品尝,熟悉的滋味瞬间在唇齿间弥漫开来。我一口气吃了两个,父母安静地坐在一旁,微笑地看着我,仿佛在欣赏一份难得的喜悦。
当我正要拿起第三个月饼时,忽然意识到什么,疑惑地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呢?”母亲笑着接过话:“我们早上就吃过了,这一盘都是特意留给你的,你快多吃点。”
此时,中秋的明月缓缓升起,清澈的月光如水般洒落。我们全家围坐桌旁,沉浸在这份宁静与祥和之中,一同回忆往事,聊着家常,谈论工作,也畅想着未来。满屋温馨,其乐融融。
临睡前,我告诉母亲,自己只有两天假,明天一早就得赶回单位。母亲脸上掠过一丝失落,她怔了一下,还是轻声问我:“能不能给单位打个电话,多请一天假?”我摇摇头:“单位有制度,我不能搞特殊。但今年春节,我一定回来好好陪您和爸过年。”她听了,沉默良久,没有再说一句话。
早上6时,阳光透过窗户落在身上,我懒懒地醒来。忽然,一股熟悉的月饼香气飘来。走进厨房,眼前的一幕让我怔住了---父母正在灶前忙碌,案板上摆满了刚出炉、色泽脆黄的月饼。母亲一看到我,疲惫的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起床啦?这些月饼都是刚做好的,正好让你带回单位吃。”
我有些不忍:“妈,家里有月饼,我也吃了那么多,还是你们留着吃吧!”母亲惊讶地抬起头,她没有想到我会这样说。这时父亲赶忙打圆场说:“傻孩子,你妈为了给你做月饼,一夜没睡。”听父亲这么一说,我无意间看到母亲困乏的眼神和布满血丝、红肿的眼睛,顿时后悔不已,像小时候一样抓起一个月饼,恍然大悟地说:“妈,我先吃一个了。”
此刻,母亲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对我说:“我就知道,城里的月饼再好,也比不上妈妈做的细腻可口……”话音未落,我已经美美地咬下一大口---满嘴都是化不开的香甜,和说不尽的幸福。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拿出一个纸箱,从案板上一个个把月饼放了进去,一边放一边不停地叮嘱:“我做了好几种月饼,上面有红点的是你媳妇爱吃的蛋黄月饼,那两个红点是我孙子喜欢吃的五仁月饼,还有那些没有标注的,有枣泥,有莲子,你可以带给你的同事或者朋友。”我听着母亲温暖的絮叨,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那个清晨,阳光格外明亮。我提着一箱母亲亲手做的月饼,再一次离开家乡、告别父母。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带走的何止是月饼,更是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与牵挂---就像中秋的月饼,圆圆的、甜甜的、暖暖的,包藏着一整个团圆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