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瑞)9月29日,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表彰了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省总工会基层工作部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近年来,省总工会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建组织、建阵地、强保障,探索出一条工会促进民族团结的有效路径,在服务民族地区职工群众、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成效显著。
推进民族地区工会组织建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大力开展新就业形态建会入会、非公企业建会入会、“小三级”工会建设三个三年行动。截至目前,全省民族地区共建立基层工会组织7955个,覆盖各类基层单位1.1万家;发展工会会员49.6万人。实现民族地区乡镇(街道)、省级以上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组织建设全覆盖,充分发挥工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民族地区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深化民族地区职工之家建设,提升职工群众服务能力水平。一是深化职工之家建设。指导民族地区基层工会贯彻落实《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广泛开展模范职工之家建设活动。二是创新开展雪域高原职工之家建设。紧扣全省涉藏地区工作大局,自2018年起,列支专项经费,在重点寺庙管委会支持建设“雪域高原职工之家”77个。三是积极助力阿坝学校职工之家阵地建设专项工作。聚焦阿坝重点中、小学校,列支专项经费支持建设21个学校职工之家阵地,覆盖教职工1430人、学生1.28万人,广泛凝聚教职工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投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智慧力量。
加大资源力量投入力度,提升工会助力发展贡献率。一是持续加大“小三级”工会经费补助,年内向民族地区乡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区)工会拨付专项经费,为民族地区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提供经费保障。二是切实加强工会社工队伍建设,将民族地区作为工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点区域,指导其加大工会社会工作者选聘力度,年内预计新增46人,累计达到230人左右,有效缓解基层工会“无人干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