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风光 资料图
多年前,我就听说成都蒲江县有个西来古镇,那里绿水环绕,古树掩映,晨昏时分烟雨朦胧,当地人常坐在树下聊天、下棋。那画面在我心中勾勒出一幅绝美的隐世图景。
终于在一个周末,我自驾前往。
车过天府农业博览园后,道路开始在浅丘间蜿蜒。导航提示抵达时,眼前是一条林荫小道通向深处。举目望去,两侧浅山遍植橘树,如两条匍匐的长龙,将古镇掩在中间,不见全貌。唯见右边近乎干涸的河道,和远处一座青灰石拱桥,格外显出岁月的沧桑。
在入口处停好车,我徒步走向古镇。街道两旁是些低矮的平房,一瞬间竟让我恍若回到了遥远的故乡场镇。唯一的不同,是路边停满了现代轿车。随着人流前行,在一处转角拐弯,一座三层飞檐翘角的塔楼便豁然眼前。据介绍,这是清道光年间所建的文峰塔,塔身呈六棱形,上面题满了诗文,是古人用以铭记功德、祈福添寿的。古街两侧,是古朴典雅的明清木结构瓦房,如今居民们经营着各式地道美食。往来游客安然坐在街边,吃喝谈笑,仿佛回到了老家一般闲适。
据记载,西来古镇已有逾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历史长河奔涌向前,却将无数故事与痕迹沉淀于此。古镇旁的这条河便是见证---建镇时名为“临溪河”,至今依然如此。岁月流转,河流曾在冬日几近干涸,但现代人在下游修筑了堤坝,将碧绿的溪水汇聚成湖,使古镇重现傍水而居的灵秀之美。眼前风光如一幅流动的画卷,与我多年前想象中的那幅“绝美隐世图”悄然重合。修缮后的临溪河畔,古木参天,浓荫蔽日,为老街平添了几分静谧和悠远。
在古镇桥头,矗立着两棵需五六人才能合围的黄葛古树。它们的根部紧紧相连,一棵向左斜伸,横卧向江面;另一棵则巍然矗立,微微向右倾斜。粗壮的树干上盘绕着无数虬结的根系---左边那棵的根如妇人盘在头顶的发辫般倒垂而下,右边那棵则周身被根须缠绕,仿佛被绳索紧紧捆缚。
沿河畔下行,又见两棵粗壮的黄葛树。它们的根部分开三尺有余,上半身的枝干却深深交缠在一起,被当地人称为“夫妻树”。彼此缠绕的根系垂落胸前,状如一个巨大的蝴蝶结,又似一枚同心锁将两树紧紧相连。再往前行,可见大树怀抱小树的“母子树”,并肩而立的“兄弟树”,更有顶天立地的“英雄树”。临溪河畔共有十二棵黄葛古木,它们苍老中焕发新生,似人化树,如树成人,是千百年来此地风雨岁月的凝结。
临溪的河畔,坐在古树下,眼前是碧绿的溪水,河边的芦草随风摇曳。过河的跳蹬石上,有少女正弯腰戏水,将一头秀发如瀑布般倾泻向河面。水流穿过石隙,卷起千堆雪似的浪花,在下游汇成一片“翡翠”,缓缓流向远处青灰色的石拱桥,继而向东流淌,仿佛一路抒写着历史。
我走过无数古镇,天下的古镇似乎总是一个模样---依山傍水,明清建筑。西来古镇与它们看似相似,却又有迥然不同的地方。最令我怦然心动的,是它河畔与老街之间的那十二棵古老的黄葛树。它们静静站在那里,不曾言语,却仿佛已诉说了千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