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姑果各(右)给村民讲解木耳栽培技术
9月12日,凉山州喜德县粮经现代农业产业园热闹非凡,几十个村民在葡萄园里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翠绿枝叶间,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剪收、装筐、封箱,随即被发往省城的生鲜市场。看着眼前热闹的丰收场景,县总工会调研组感慨颇深,“这一切,离不开干拖村党支部书记、州劳动模范翁姑果各的坚持与付出。正是他,带领乡亲们蹚出了一条葡萄特色化发展之路。”
“以前村里没产业,守着几亩薄田只能混个温饱,年轻人自然都往外跑。”谈及村子的变化,翁姑果各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产业园说:“之前这里全是荒滩地,杂草丛生,烂石成堆,2019年底,村里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认真深入讨论,决定引进企业栽种葡萄。”
翁姑果各前后跑了两个月,终于引进凉山州艾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为了坚定企业信心,他自己掏钱给群众发放当年土地承包费。企业见村“两委”一班人态度坚决,便加大投资,由原来的400多亩逐步扩大到1000亩,建成特色产业园。“现在我们全村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在园区务工,用工量大时还吸纳了彝欣社区、石门社区和幸福、拉克、四合等村的村民入园务工,最多时一天就要用500人左右。园区每年发放的务工费已突破千万元。”
在发展葡萄产业的同时,为拓宽村集体增收,翁姑果各结合干拖村的气候特征以及肥沃土壤,再次牵头引进木耳菌棒培育技术。为打消村民顾虑,他自掏腰包,联合村党员干部试种了2.7亩,用实际行动为村民探路。木耳加工成干货以每公斤56元的价格出售,实现产值16万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发展木耳信心倍增。“目前,村里已与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协议,每年产出的木耳干货全由企业收购。”
为让每个村民都能受益,村里优先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开设技术培训班,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巧。脱贫户莫色里铁说:“我是个残疾人,以前我只能靠打零工和低保金维持生活,今年在村书记翁姑果各的带领下,我在家种植了6万个黑木耳菌包,现已进入采收阶段,按照和公司的合同约定,今年扣除所有成本,净利润大概在5万元左右,明年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真心感谢共产党,感谢我们的好书记。”
几年下来,干拖村的葡萄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木耳菌种植已发展到10余亩,年产值突破100万元。村里不仅修了水泥路、装了路灯,还建起了文化广场。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下一步,我们计划引进葡萄深加工设备,开发葡萄汁、葡萄干等产品,同时打造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让村民既能靠种植挣钱,又能靠旅游增收。”谈及未来,翁姑果各动情地说,“劳动模范,就是村民产业发展的‘服务员’,只要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甜,再苦再累都值得!”